5月26日,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简帛研究中心主任陈伟教授莅临荆楚文明讲坛,结合湖北省博物馆正在热展的“惠此简书——睡虎地秦墓出土简牍展”,给观众带来了一场《睡虎地汉简<质日>中的历史记忆》的精彩讲座。
本场讲座由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湖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文化研究所协办,线上线下同步直播。讲座由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王先福研究馆员主持。
陈伟教授首先介绍了云梦睡虎地M77出土西汉简牍的情况,并从一部连续十四年的汉代“日记”、一位名叫“越人”的基层吏员、一些重新激活的历史记忆三个方面对观众进行了讲述。
一部连续十四年的汉代“日记”介绍了云梦睡虎地汉简“质日”的内容、形式、长度、年代、缀合和定位。睡虎地西汉简牍的内容,包括质日、文书、簿籍、律典、算术、书籍和日书等,为研究西汉早期的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和科学,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睡虎地汉简的数量,以质日和律典最多,其中“质日”是秦和西汉时期流行、但后世失传的一种文献形式。陈伟教授结合学术研究成果,从竹简编连、残片的缀合和定位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位名叫“越人”的基层吏员还原了“越人”在文帝前元九年(公元前171年)下半年任职,担任官佐长达十五年的人生经历。简文证明,“越人”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几乎包揽了该乡的“定算”工作,并多次借调到县署,对律令也有比较多的了解。越人还曾赴长安,并两次因执行紧急公务,乘坐驿车出行。但越人也因被起诉,削减三个月的劳绩,还因工作疏误三次被罚款,同时,简文还提及了越人履职出差中父亲去世,他赶回葬父后又前去工作,一名基层公务员的形象被勾画得活灵活现。
一些重新激活的历史记忆从历法与三伏,户、算制度,西汉早期县的分等三个方面谈了研读体会。从睡虎地汉简质日中保存较好的11个年份的历法看,已有学者对历谱的推算能与之完全匹配;而从睡虎地汉简记录的“伏”来看,西汉时的三伏安排有一定的灵活性,如初伏有20日,中伏有30日等,与后世区别较大;“户”“算”是汉代重要的经济制度。睡虎地汉简质日有6条关于“户”“算”的记载,应即史籍中的“案户”“算人”,其中户、算分别在两天进行,证明是相互关联的两件事情,不可混为一谈;云梦睡虎地汉简后元《六年质日》记“安陆长杨台为温丞”。安陆是小县,县长官称“长”不称“令”,证明《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称:“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的记载可靠,当时西汉早期长官秩级六百石的县确实属于小县。
讲座最后,陈伟教授与现场听众进行了互动,并详细解答了听众提问。
来源部门:学术研究中心
撰 稿:陈丹妮
审 核:杨理胜
终 审:王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