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新闻动态

博物知时节 | 时节在寒露,岁月在深秋

发布时间:2023-10-08 11:22:38    浏览次数:198 次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秋声簌簌、归鸿南飞

金秋满山、层林尽染

10月8日21时15分

时光悄悄来到了“寒露”节气

今日寒露

荆楚文物勾勒岁月年轮,二十四节气标注世间生机。湖北省博物馆和长江云联合推出专栏“博物知时节”,让我们在文物与节气的对话中,细听岁序更迭的光阴故事,共话湖北文博的千年底蕴!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当一夜寒露为秋叶换了妆,橙黄橘绿编织为醉人的秋色,铺满山河,寒露节气,带着深秋的斑斓,翩然而至。今日分享湖北省博物馆馆藏——青白玉镂空秋山饰。芦荻轻飞,残荷听雨,长夜沾湿,月明星稀,寒露之美清朗疏阔、韵味悠长。

青白玉镂空秋山饰

2001年钟祥梁庄王墓出土。高6.6厘米、宽4.3厘米、厚1.1厘米、重38.6克。辽金元时期的玉雕常以狩猎活动为主题。文献称鹘捕鹅图案为 “春水之饰”,虎鹿山林图案为“秋山之饰”。这件玉饰就是“秋山玉”。秋山是秋天到山林中射杀鹿的一种风俗,契丹、女真、蒙古、满等北方游牧民族均有此风俗。玉饰的中部雕有两只可爱的鹿,其中较大的一只头长珍珠盘角,侧身匍匐,正回首慈爱地仰视另一只,而另一只较小的鹿,头上无角,侧身站立,也回首俯视对方,两只鹿之间有枫叶,左下角雕一棵灵芝,右下角雕一株柞树,所表现的意境安宁祥和,体现出一派秋天的景象。

天寒露重,望君珍重

秋分·气象变化

寒露,见证了天气由凉变寒的转折,也见证了秋的递进。《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相对于白露,寒露代表气温更低,从初秋的略带凉意变为寒冷的“白露欲霜”,当温度下降到0℃以下,甚至会冻结成冰珠(或曰冻露),因而民间有“露水先白而后寒”的谚语。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东北和西北地区即将进入冬季。

秋分·起居养生

“吃了寒露饭,不见单衣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寒露时节,夜晚温度也会降得更低,这个时候不能再“秋冻”了,要注意及时添衣,更要注意足部保暖。露脚脖子的同学,请收起你们最后的倔强吧~

秋分·农业生产

“寒露时节人人忙,种麦摘花打豆场。”寒露的到来也意味着,秋收秋种等农事需加紧进行,否则会影响到来年的收成。伴着秋风,趁着晴天,华北地区加快了播种小麦的速度,种植棉花的产区正抓紧采收。

寒露·物候风物

“寒露”二字,带着诗的婉转,加之这个节气独有的风物,平添了几分意境,更令人沉醉。

“秋日胜春朝”,寒露时节,远山可见花黄,层林早已浸染,万里山河早已描绘出一幅绝妙图景:池塘倒映斑斓,枫叶如霞似锦,荻花摇曳如雪,候鸟戏水湖中。生灵万物,在这舒适宜人的气候里,共享盛景,相映成趣。

古人把寒露分为三候:

一候:鸿雁来宾

此时节,天空中的鸿雁成群结队南迁,这是最后一批,古人称后至者为“宾”。高邈云霄里的“归客”,承载着对故乡的依恋与不舍,哪怕路途遥远也不曾停歇。

二候:雀入水为蛤

深秋天寒,叽喳的鸟雀悄悄消失,而蛤蜊却被冲上沙滩,其贝壳的纹和色与雀相似,人们便以为飞雀变蛤蜊。想象飞物化为潜物,是古人感知寒风严肃的一种说法。

三候:菊有黄华

“寒露百花凋”, 但菊花却仿佛一夜间怒放,成为萧瑟秋风中的一抹亮色。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寒露·赏心乐事

登高赏菊

“露凝千片玉,菊散一丛金。”民间,农历九月又称“菊月”,且与重阳节时间相近,邀约亲朋登高赏菊是寒露的一大“重头戏”。人们将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成菊花酒,融合了菊花的香、酒的醇,古称“长寿酒”。赏花对饮陶醉其中,是独属于秋天的风雅。

喝寒露茶

“寒露茶”是白茶中的“末班车”。此时节,白天温煦的阳光照耀着茶树,夜晚却会结霜,这冷热交替的环境,磨砺出寒露茶坚韧的品质。厚实的叶片,入水酿出醇厚的汤水,味道清甜、唇齿留香。

好“柿”成双

“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寒露时节,正是吃柿子的好时候。柿子因其与“事”“世”等字谐音,因此还有着吉祥的寓意。

吃螃蟹

西风响,蟹脚痒。九月团脐十月尖,吃蟹也正是好时候。蟹黄稠如流沙,蟹肉鲜美丰腴,舌尖上的秋天就是如此饱满醇厚、回味悠长。

秋钓边

寒露时节,气温下降迅速,深水处太阳已晒不透,鱼儿游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此时钓鱼易上钩、易收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秋钓边”。


霜寒露冻

万物皆在俯仰生息中磨砺气节

而我们在其中感知感觉

承万物之精神,得生命之丰盈


假期刚过

你,调整好状态了吗?

对着天气逐渐漫上来的寒意

愿你内心充盈着进发的暖意

投身这迷人的深秋

且行且从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