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新闻动态

曾侯乙编钟出土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省博物馆召开

发布时间:2018-09-24 17:43:58    浏览次数:472 次   

曾侯乙编钟出土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合影

2018年9月19日—20日,曾侯乙编钟出土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省博物馆召开。来自中国大陆、美国、韩国、德国、中国台湾的五十余位考古、古文字、音乐专家齐聚一堂,总结四十年来曾侯乙编钟等曾侯乙墓出土文物研究成果,结合近年来曾国考古新发现,展望未来曾国历史、考古、文化研究趋势。

9月19日上午,曾侯乙编钟出土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省博物馆举行开幕式,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湖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雷文洁,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馆馆长许杰,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湘鄂豫皖四省楚文化研究会理事长高崇文,中国钱币博物馆原馆长、曾侯乙墓考古队副队长黄锡全,韩国釜山大学教授、韩国国乐协会会长崔昍(音贤),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罗泰,台湾鸿禧美术馆馆长廖桂英分别致辞。参加过曾侯乙墓发掘、整理和研究的郭德维、陈振裕、陈中行、刘彬徽、杨权喜、林邦存、冯光生、胡家喜、黄凤春等考古工作者也出席了开幕式。湖北省博物馆原馆长、曾侯乙墓考古队队长谭维四通过视频,欢迎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达了进一步推动曾侯乙编钟研究的美好期望。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开幕式致辞

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馆馆长许杰开幕式致辞

开幕式后,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罗泰、音乐家老锣分别作了《曾国考古发现与研究》《中国早期编钟的新发现及其意义》《假的传统 VS 当代的艺术—曾侯乙编钟音乐的未来》的主题报告。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做主题报告

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罗泰做主题报告

9月19日下午至20日,台湾“中研院”史语所研究员陈昭容、台北故宫研究院邓淑苹,美国明尼阿波利斯美术馆亚洲艺术部主任柳扬、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资深研究员马麟、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中国艺术部主任张帆等学者分组进行了论文宣讲和讨论。

与会学者认为,曾侯乙墓出土文物体现的音乐、科技、艺术成就,是人类“轴心时代”文明的杰出代表,曾侯乙墓被公认为20世纪世界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曾侯乙编钟音乐性能卓越,音律纯正,音色丰富,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其长篇铭文系统记载了中国当时的音乐学理论。它以声音和文字互相印证的方式,保存了2400年前人类的音乐记忆,是世界文明史上最早的有声音乐理论文献。曾侯乙编钟是最能代表中国伟大音乐传统的乐器。以曾侯乙编钟谱写的当代乐曲,可以作为21世纪中国的象征呈现在国际舞台上。

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随州擂鼓墩发现了举世闻名的曾侯乙墓,墓中出土了一万多件青铜器、漆木器、金玉器等随葬器物。十二律俱全的编钟、尊盘、九鼎八簋、《二十八宿图》衣箱、十六节龙凤纹玉佩为代表的精美文物震惊世界。曾侯乙墓发掘和整理、研究过程中,谭维四等老一辈考古学家与来自音乐、古文字、科学技术史等不同学科的学者紧密合作,极大地推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

今年是曾侯乙墓发掘四十周年。四十年来,曾国考古取得了重大进展,成果丰硕。与此同时,曾侯乙墓出土文物,特别是曾侯乙编钟的研究不断推进。擂鼓墩二号墓、叶家山、郭家庙、苏家垄、文峰塔等曾国墓地、遗址的发现,引起学界极大关注,曾国研究新作迭出,方兴未艾。“曾随之谜”逐步被揭开,曾国的族姓疆域、始封情况,曾侯世系、曾楚关系也日渐清晰。这些重大考古发现证明,曾国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一度是名副其实的“汉东大国”,对于江汉地区乃至整个中国南方青铜时代的政治版图、文化面貌有着重大影响。曾国研究已成为国际性的课题。

出土40年间,作为来自“孔子时期的声音”,曾侯乙编钟以其恢宏气势、浑厚音色,不仅见证着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事件,也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成为文化传播的符号和对外交流的桥梁。今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以湖北省博物馆为“国家客厅”,与印度总理莫迪举行非正式会晤,共同参观曾侯乙编钟等精品文物展。9月6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湖北省博物馆接待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和加蓬共和国总统,展示了文物实证中华文明、发挥对外交流金色名片的重要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