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新闻动态

山西洪洞坊堆—永凝堡遗址综合考古调查——第四届“中国公共考古-荆楚论坛”公共考古活动展示

发布时间:2016-10-20 08:37:23    浏览次数:22 次   

2015年11月15日至12月15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面向社会公开招募12名8个专业方向的科研人员,组织一支调查队伍,对有着丰富文化内涵和重要意义的“山西洪洞坊堆-永凝堡遗址”开展了一次综合考古调查。

招募预涉及水文、地质学(含历史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古生物学、地球物理勘探学)、测绘学(含地理信息系统方向)、科技考古(含遥感、科技测年)、历史地理学、民俗学、软件工程、摄影摄像等8个专业方向,最终从报名的33人中确定了12名综合调查队员,这些队员来自山西大学、太原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山西省测绘局等多家单位。他们与山西考古所及洪洞当地的考古业务人员一起参与此次考古调查。这支队伍被分为7个方向8个小组。

调查启动仪式现场

全体队员合影

本次调查的田野工作阶段从11月15日至12月15日开展,为期一个月。队员们不畏辛苦、勤勉认真的履行各自的工作职责,在田野工作结束时,都取得了一定的收获。无论是对于遗址的研究,还是对于这种模式的应用,都引发了深刻的思考。

除考古调查组(含植物考古)的工作以外,其他学科组工作情况简单介绍如下:

考古田野调查现场

1、历史地理组

两名队员确定了“霍水古河道流向”(历史自然地理)和“春秋时期的杨县行政沿革”(历史人文地理)两个方向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区域地处冲积平原,水系丰富,河流对遗址的意义重大,经过对文献的梳理和田野调查,明确霍泉水系的年代久远,结合文献和实地的考证,对霍水古河道进行初步复原。

2、古环境组

古环境组和历史地理组对地形和地层结构进行勘察

古环境组讨论调查方案

队员在永凝堡村西南和北秦南磨河左岸台地的两处断面采集了约10个土样标本,将通过OSL(光释光)确定地层年代,同时通过对粒度、磁化率、碳酸盐、有机质等地层剖面分析指标进行不同时期的环境复原,重点分析距今3000年左右的气候环境。

3、测绘组

测绘组使用RTK定点定位

该组队员全程跟随考古组进行坐标位置记录,所使用的测量工具为RTK,同时提供调查区域不同比例的地形图。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阶段,为考古提供技术支持,进行制图、数据库编录等工作。

4、民俗组

民俗组入村采访

基于招募方案中的民俗调查任务预设,队员深入采访了坊堆村、永凝堡村、南秦村的32位60-80岁的村民,采集了37段录音资料、325张照片,初步整理了民间信仰、民间传说故事、传统行业、民间戏曲表演、生活风俗、古建筑分布复原等7个方向的民俗调研方向。同时,基于遗址区所在的村落受到疯狂盗墓的影响,提出了“遗址区文物保护与乡民生活”、“近代丧葬习俗与行业变迁”等研究专题。

5、拍摄组

两名队员分别负责录像和拍照的任务,即全程记录本次调查工作的工作状态、精彩瞬间,以期日后对考古调查工作进行科普、对本次公众考古实践进行宣传。录像队员还对调查队员进行了采访,全方位记录本次调查工作的人员、方法及过程。最终,采集照片478张,录像带17盘(连同数码)共计约19小时。

调查之初召开交流会

调查中召开交流讨论会

综合调查报告正在筹备当中……

报告将分为环境地貌、历史地理(含水文、土地利用空间、历史沿革)、考古(含植物考古)、民俗文化等几个章节,同时考虑将每位成员(公众)的调查心得作为报告的附加部分。目前,考古田野调查报告正在撰写当中。同时拍摄组在对采编素材整理之后,制作一部时长约90分钟的小型纪录片。

学习植物考古的队员对采集的土壤进行浮选

我们认为,本次综合调查的意义在于,所有的调查人员均为面向社会公开招募,这不仅有利于全面搜集遗址的历史、地理、环境、水文以及考古等方面的信息,为解决学术问题提供更科学、完整的资料;同时,它也是一次公众考古学实践模式的新探索,为探讨其他专业学科在考古工作中的应用,以及考古学如何为解决其他学科的相关学术问题,提供实际案例。(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公众考古研究部  供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