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2日,第 27届国际博物馆协会大会在阿联酋迪拜世界贸易中心开幕,会议以“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为主题,聚焦博物馆在变革时代的收藏者、参与者与引领者作用,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专业人士围绕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青年赋能、人工智能与数字化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根据中国博物馆协会工作安排,并受国际博物馆协会乐器与音乐收藏委员会(ICOM MUSIC)代主席Marie Martens邀请,湖北省博物馆馆长张晓云专程赴迪拜参加大会开幕式及乐器与音乐收藏委员会(ICOM MUSIC)相关学术活动。
国际博物馆协会乐器与音乐收藏委员会(ICOM MUSIC)是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下属的专业委员会之一,专注于促进全球乐器、音乐收藏及相关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展示和专业交流。专委会2025年年会在迪拜大会期间召开,以“博物馆音乐中承载的记忆图景”为主题举办学术研讨会、海报发表等系列活动。作为该委员会重要的中国成员单位湖北省博物馆的代表、中国博物馆协会乐器专业委员会(CCMI)主任委员,张晓云馆长重点围绕馆藏曾侯乙编钟的保护、研究、展示、传播及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等情况进行交流分享,积极开展馆藏音乐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成果宣传与推介,深化国际音乐文化研究与合作。

张晓云馆长(右)、余珮瑶馆员与ICOM MUSIC代主席Marie Martens(中)合影
湖北省博物馆是中国博物馆协会乐器专业委员会(CCMI)的依托单位,该专委会致力于中国音乐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与传播。作为衔接国内外音乐文博领域的核心学术枢纽,专委会现有故宫博物院、上海音乐学院、国家大剧院、大连市世纪留声音乐文化博物馆等会员单位41家,涵盖综合类博物馆、专业音乐院校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等多元主体,构建起跨机构、跨学科、跨领域的学术协作体系。专委会自2012年成立以来,在学术创新、国际交流、人才培育、行业规范等维度持续深耕,特别是近年来打造“律历同源”等学术品牌,编撰《音乐与社会》(Music and Society)等专业集刊,推动曾侯乙编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并确立“bianzhong”国际标准译法,为音乐考古学、乐器学等学科体系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在国际交流领域,专委会与国际博物馆协会乐器与音乐收藏委员会(ICOM MUSIC)等权威机构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促成中俄音乐博物馆战略协作,承办十余场高级别学术研讨会,构建起多元开放的国际交流格局。同时,通过举办四届国际音乐考古培训班培育百余位专业人才,搭建国际乐器数据库交流平台,推动音乐文物数字化保护与跨界展陈创新实践。值得一提的是,在国际博物馆协会乐器与音乐收藏委员会(ICOM MUSIC)的支持下,2025年4月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曾侯乙编钟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国际)名录》。中国博物馆协会乐器专业委员会(CCMI)成为湖北省博物馆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作为中央地方共建的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世界收藏音乐文物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湖北省博物馆未来将在中国博物馆协会的领导与支持下,充分发挥中国博物馆协会乐器专业委员会(CCMI)的平台优势,突出专业性、艺术性、国际性,持续加强在国内外音乐文博领域的学术引领与桥梁纽带作用,深化跨域协作与国际对话,积极参与博物馆国际治理,助力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国际化传播。

参会中国代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