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新闻动态

荆楚文明讲坛第63讲:许道胜教授讲授《书于竹帛:长江流域出土的简牍》

发布时间:2025-10-29 16:09:31    浏览次数:166 次   

2025年10月28日,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的许道胜教授莅临荆楚文明讲坛,为线上线下观众带来了一场题为《书于竹帛:长江流域出土的简牍》的精彩学术盛宴。讲座由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杨理胜主持。

许道胜教授从五个方面阐述简牍的悠久历史与重要地位。战国至魏晋,简牍是主要书写材料,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均有出土,总数超30万枚,长江流域尤为密集,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出土量居前列。这些简牍时代齐全,从战国到三国吴简,为古代社会研究提供丰富资料。

在长江流域简牍出土情况介绍中,上游地区,许教授重点提到四川青川县郝家坪秦墓木牍、云南河泊所遗址西汉简牍,它们揭示了古代巴蜀文化与西南边疆历史,反映当时社会状况。中游地区,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湖南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等代表性发现,内容涉及法律、行政、军事等,是研究秦汉至三国历史的重要依据;江西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简牍数量庞大、内容珍贵,对研究西汉政治、经济、文化意义重大。

内容解读环节,许教授以多个案例剖析简牍信息。以睡虎地秦简《叶书》为例,讲解秦代的记事特点与价值,称其为了解秦代历史的宝贵一手资料;通过胡家草场汉简《岁纪》、睡虎地汉简《质日》等,展示汉代简牍记录历史与日常生活的独特作用;详细解读岳麓秦简记录的敲诈勒索案件,生动呈现秦代法律风貌与司法实践,为观众打开了解古代法律制度的窗口。

许教授还强调简牍在书法艺术、科学价值及当代“活用”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他认为简牍是汉字演变“活化石”,展现古代书法魅力与笔法多样性,为医学、饮食等科学领域研究提供线索,如天回医简助力了解古代医学,简牍记载的饮食养生对现代生活有借鉴意义。提及简牍当代“活用”,许教授认为“荆州简”命名及简牍文化的传承发展,体现了传统与现代文明的结合。

讲座结束后,许道胜教授带领现场观众共同参观湖北省博物馆最新推出的《简牍中国——中国出土简牍展》,为观众进行专业导览,获线上线下观众好评。

来源部门:学术研究中心

撰  稿:周韫奇

审  核:罗   恰

终  审:杨理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