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博物馆的文物让人挪不开眼!”“古代先民的智慧真是太惊人了!”刚结束展厅参观的营员——来自印度尼西亚的黄同学眼里闪烁着难掩的兴奋。在2025“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湖北省博物馆之行中,这样的惊喜与感动,成为每个营员最鲜活的记忆。
8月14日,新一年的“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再度启程。30余名来自日本、印度尼西亚、新西兰等地的华裔青少年及带队老师,怀揣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向往,走进湖北省博物馆,开启这场期待已久的文化溯源旅程。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营员们依次参观了“曾侯乙”“越王勾践剑”“楚国八百年”等展厅。当曾侯乙编钟出现在大家在眼前时,原本轻声交谈的队伍突然安静下来。“哇!原来书本和纪录片中的编钟这么壮观!”来自日本的王同学忍不住举起手机,镜头里的曾侯乙编钟在柔光中愈发显得气势磅礴;随后,“越王勾践剑”展厅迅速成为新的焦点。“这就是传说中能‘吹发可断’的宝剑吗?”一位同学凝视着寒光闪闪的剑身,忍不住轻声问道。讲解员微笑着说:“它的精妙远不止锋利——比如剑柄处的十一道同心圆环环相扣,相邻间隔仅0.2毫米,最细的第三道仅30微米,比头发丝还要纤细的多……”营员们纷纷竖起大拇指,不约而同地俯身凑近展柜,试图看清那些细小却规整的同心圆等细节。透明的展柜玻璃上,倒映出一张张专注的脸庞,目光与文物隔空交汇,仿佛透过玻璃实现了与古代工匠跨越千年的对话。
互动体验区里,编钟等文物仿制件成了受追捧的“明星”。营员们按捺不住好奇轮流演奏。不一会儿,便传出清脆悠扬的乐声。大家瞬间被这份古老的韵律打动,有人小声讨论“这口钟的声音更浑厚”“敲击下方边缘音色更好听”,有人跟着节奏轻轻点头,连演奏的动作都不自觉变得认真专注起来。编钟的余音还未散尽,“曲水流觞”游戏中的笑声已漫过各个角落。“古人的生活好有诗意啊!”来自新西兰的武同学举着刚刚接到的耳杯,语气里满是惊喜。
活动结束后,营员们仍意犹未尽地围坐分享收获。有同学兴致勃勃地展示拍到的文物高清图,有同学点开刚刚录制的演奏视频,脸上满是自豪与满足。新西兰湖北经贸文化协会理事陈女士欣慰地说,“这场研学活动太有意义了!这些来自海外的华裔青少年不仅亲眼看到了心心念念的国宝,更在体验和深度交流中,真切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妙与厚重,让他们对血脉里的根脉有了更深刻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