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师,云梦睡虎地秦简发现时是泡在水里的吗?两千多年过去了,竹简变得像面条一样软,考古学家又是怎样修复整理它们的呢?”“没想到简牍上的墨迹竟然还这么清晰,让我们了解到秦代生活的许多方面。”来自武汉、云梦两地的少先队员在参观完云梦县博物馆出土秦汉简牍展后,与社教老师围绕云梦睡虎地简牍展开对话。
12月13日至12月14日,湖北省博物馆“礼乐学堂”携手共青团武汉市委青少年新闻中心(现代少年报社)、云梦县博物馆,以湖北省博物馆馆藏珍宝云梦睡虎地秦简、黑夫木牍等为切入点,利用“博物馆+战略”,开展“简述历史 牍懂家书”研学活动,带领15位现代少年报的红领巾小记者,在为期2天的研学活动中,走进湖北省博物馆、云梦县博物馆、云梦睡虎地秦简原址纪念园、楚王城等文博场所,通过简牍赏析、情景剧表演、简牍小达人、秦楚争霸游戏、对话专家等丰富多元的学习环节,沉浸式探究简牍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研学之旅首日,团队从武汉出发,奔赴云梦。一堂大巴车上的“文博知识课”如火如荼地开展。“云梦睡虎地秦简有啥大来头?”“木牍家书里记载的两位秦国士兵在问候亲人的同时,还向家里求助了什么?”“竹简和木牍有什么不同?”在“礼乐学堂”社教老师刘晓琪的“我提问,你来答”互动引导下,孩子们学习到了云梦睡虎地秦简牍的主要内容,历史文化价值和睡虎地秦简主人“喜”的故事。少先队员们边思考、边互动分析,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在活跃的气氛中显得短暂而快乐,大家迫不及待地想去博物馆里看看。
来到云梦的第一站,研学团队走进云梦县博物馆,在当地志愿者和红领巾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云梦出土秦汉简牍展,与其中的珍贵文物郑家湖长文木觚等展开“对话”。接着,两地的少先队员们化身两千多年前的秦楚士兵,在云梦县博物馆的广场上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秦楚争霸”游戏,操戈舞剑、鸣金收兵,趣味横生。
随后对话专家环节,大家跟随云梦县博物馆张宏奎先生来到云梦睡虎地秦简原址纪念园,实地探访考古遗址。“这些小小的竹木片里,藏着这么多重大发现,太了不起了!”“我要向‘喜’学习,他写下了4万多字的‘工作笔记’!”孩子们积极与专家互动。
第二天,研学团队走进湖北省博物馆,探究式学习云梦睡虎地秦简、黑夫木牍等瑰宝背后的故事。依托少儿体验馆,开展特色简牍课程,在社教老师许筠的引导下,通过自制竹简、仿写秦隶、演绎木牍家书情景剧等形式,感受传承简牍文化的快乐。“我们一起来编竹简,绳子要拉紧一些!”郑钰彬、郑钰彤两位同学热火朝天地分享编连竹简的经验;“老师,我在想兄弟俩肯定希望战争早日结束,不再担惊受怕,回家过简单幸福的生活。”扮演黑夫的王泽睿同学认真地说道。
为期两天的研学活动结束后,随行的现代少年报领导对此次研学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次研学之旅主题新颖明确,互动体验形式丰富,很有特色而又意义重大,有利于少年儿童自主开展研究型学习,不仅能激发青少年的创新欲和求知欲,更能很好地引导未成年人树立爱国情怀与文化自信。希望未来能与湖北省博物馆深度合作,让孩子们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
来源部门:社会教育部
撰 稿:刘晓琪
审 核:钱 红
终 审:何 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