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新闻动态

中国博物馆协会藏品保护与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全体会议暨2024年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省博物馆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24-10-14 16:09:33    浏览次数:1642 次   

2024年10月10日至12日,中国博物馆协会藏品保护与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全体会议暨2024年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省博物馆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博物馆协会指导,由中国博物馆协会藏品保护与管理专业委员会主办,湖北省博物馆和湖北省博物馆协会承办。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文博单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共计140余人参会。与会代表围绕博物馆藏品的预防性保护、藏品本体保护修复技术的难点攻克以及科技分析检测技术在藏品保护中的应用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研究交流和案例分享。

开幕式上,中国博物馆协会秘书长李金光,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文物局)二级巡视员官信,湖北省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张晓云,中国博协藏品保护与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王建平,出席会议并致辞。

随后召开了中国博物馆协会藏品保护与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全体会议。会议听取并审议通过了王建平主任委员代表第三届委员会所作的专委会5年工作报告,听取了关于“藏品保护专业委员会”更名为“藏品保护与管理专业委员会”的情况说明,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博物馆协会藏品保护与管理专业委员会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第四届专委会委员、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常务委员和秘书长,王建平连任第四届专委会主任委员。

李金光秘书长在总结发言时,对专业委员会近五年来开展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认可,并要求专委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文化遗产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提高站位。他指出,藏品保护和管理紧密相关,此次专委会更名旨在推动实现藏品保护和管理的深度融合与发展,助力实现藏品保护、管理和利用的高质量发展,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研讨会上,重点交流讨论了藏品科技保护和传统修复、藏品预防性保护、藏品保护与信息化、藏品管理和养护等方面的最新成果。

在博物馆藏品预防性保护和保存管理方面,上海博物馆吴来明研究馆员分析总结了预防性保护的成效经验、藏品保养、文物消毒、库房整体解决方案、风险评估技术方法和最新发布的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质量行业标准;上海博物馆徐方圆研究馆员阐述了调湿剂在上海博物馆东馆展陈中对微环境湿度调控的作用;南京博物院巢臻研究馆员介绍了 南京博物院于2023年开始实施“盘库建档”项目,强调以信息化手段加强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确保藏品安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沈大娲研究馆员对国际博物馆协会资源的利用及藏品保护委员会饱水有机考古材料工作组ICOM-CC-WOAMGroup的相关工作进行了介绍;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李剑主任,介绍了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自2018年开馆以来,从无到有形成的特色藏品体系,并分享了该馆在管理方面进行的探索实践;四川博物院李媛副研究馆员结合藏品管理工作中的实际案例,分享博物馆在藏品制度、藏品档案、库房管理、规范藏品管理流程、增强藏品安全意识等方面的挑战与对策。

在现代科技应用方面,广东省博物馆张欢研究馆员应用中子散射技术,研究物质的静态结构及微观动力学性质,并以清代鎏金铜佛像为例,分析其内部结构和腐蚀状态;中国国家博物馆吴娜馆员使用大幅面X射线荧光成像仪(MA-XRF),对油画、书画、金属和陶瓷类文物进行无损检测,获取颜料成分、修补部位、褪色图像增强等信息;湖北省博物馆江旭东研究馆员介绍了出土青铜器“向内生长”锈蚀物特征及其机理,并通过模拟计算和实验分析,揭示了锈蚀物的微观结构和形成机理。

在藏品保护修复方面,湖北省博物馆李奇研究馆员分享了如何利用纪录片形式,梳理馆藏瓷器文物的保护修复理论与技能要点,并进而记录全社会延续可流通古陶瓷器生命的思想与方法;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费利华研究馆员探讨桐油在泉州宋代海船保护修复中的应用,利用其干燥快、附着力强、耐热、耐酸、防锈等特性,进行孔缝填补、粘结加固、修补塑形、表面封护;西北工业大学刘姣姣副教授开发利用同种纤维对易碎、腐朽的古代纺织艺术品进行修复加固的新方法,研究增强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昆明市博物馆陈颢副研究馆员通过数字技术在铁质文物保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变形部位的整形技巧,缺失部分的补全方法,以及缓蚀技术首次在大型铁器中的应用;中国国家博物馆王志强副研究馆员从环境控制、安全第一、最小干预原则、科学研究与保护并重四个方面,讲述陶瓷文物的科学修复工作。

会议期间,参会人员前往湖北省博物馆参观展览并考察文物保护中心文物修复保护工作。

来源部门:文物保护中心

撰  稿:黎   畅

审  核:江旭东

终  审:张晓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