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新闻动态

荆楚文明讲坛总第45讲:张涌泉教授主讲《敦煌文献的断代、辨伪及缀合》

发布时间:2024-08-28 15:40:06    浏览次数:935 次   

8月27日下午,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文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浙江省首批特级专家张涌泉莅临荆楚文明讲坛,在湖北省博物馆给观众带来了一场《敦煌文献的断代、辨伪及缀合》的精彩讲座。本场讲座由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王先福研究馆员主持。

张涌泉教授简单介绍了敦煌文献的基本情况,包括存世总数及收藏现状,指出敦煌文献90%以上是佛经,近95%是残卷,而敦煌残卷的断代、辨伪及缀合是敦煌学研究的基础。张涌泉教授认为,敦煌文献的断代,可根据题记、避讳字、武周新字、书法、内容、同卷其他资料、同一人所抄其他敦煌文书、敦煌以外文书、纸质考探等方法。张涌泉教授以新见湖北省博物馆藏敦煌文献《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二九尾题“优婆夷邑敬造”的“邑”为例,通过与杭州国家版本馆新入藏《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二一、国家图书馆藏北敦985号《华严经》卷廿二和日本藤井有邻馆藏《华严经》卷卌七对勘,指出之前将“邑”著录为“包”之误,且湖北省博物馆本、杭州国家版本馆文润阁本、国家图书馆北敦本的抄写时间,可比照日本藤井有邻馆本的尾题推定为略早于“开皇三年(583)十月八日”。

张涌泉教授指出,敦煌文献发现后,大部分为英、法、中、俄的国家藏书机构所收藏,少部分经过各种渠道,展转流入各地的中小图书馆、博物馆或私家手中。后一类藏家手中的敦煌写本,由于来路不一,构成复杂,存有伪本的可能性较大,利用时应注意加以鉴别。张涌泉教授列举了敦煌伪卷的五种类型(全卷伪、内容伪、题记伪、收藏印章伪、其他写卷混入),并归纳出六种鉴别方法(纸张、形制、墨色、笔迹、内容、流传)。

至于敦煌文献的缀合,张涌泉教授认为,敦煌藏经洞文献原本大多残缺不全,本身有不少可以“缀头接尾”;王道士、斯坦因、伯希和等人翻检藏经洞藏品时,存在把原本完整的写卷分裂为数件的可能;敦煌文献流散时,存在把一件写卷人为割裂成数件的现象;俄藏收集品作为沙土中“发掘”的结果,有不少从其它写本中掉落下来的碎片。敦煌文献绝大多数为残卷,其中可缀残卷占四分之一以上,八大佛经的可缀残卷比例是27.88%,数量巨大。

讲座最后,张涌泉教授与现场听众进行了互动,并详细解答了听众提问。

来源部门:学术研究中心

撰  稿:罗   恰

审  核:杨理胜

终  审:王先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