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征程 新辉煌 | 方勤:坚持对中华文明的研究、传播

发布时间:2022-11-10 00:00:00    浏览次数:52 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新时代新征程,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如何踔厉奋发、勇担使命,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三位来自文化文艺界的党的二十大代表,结合自己的实践,畅谈感受体会。

——编  者


坚持对中华文明的研究、传播

方 勤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报告还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作为一名文博工作者,我深感重任在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我们在考古工作中体会很深,古人把他们的智慧都附着在各种遗址、各种文物中,让我们叹为观止。

当前,文化遗产作为承接历史根脉、生发创造活力的宏大而广泛的存在,已经融入时代生活,逛博物馆、参观遗迹成为新风尚。有统计显示,博物馆受众中超过七成是年轻人。“十三五”期间,二里头、盘龙城、良渚等30余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阵地,累计接待公众1.54亿人次。

我们需要不断提升对中华文明形成发展的研究阐述。国家文物局通过“考古中国”部署了11个文明化进程与早期国家研究相关的项目,实施了1900余项主动性考古项目。湖北省承担了其中一些重大研究项目,立足田野,通过各学科联合攻关,探究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础。

湖北石家河遗址的红陶杯堆积。   方勤供图


考古工作者应积极走上前台、拓展讲台,通过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古老的中华文明鲜活重现。《考古进行时》《考古公开课》《中国考古大会》等节目在多媒体、多平台、多角度宣传解读考古成果方面颇有成效。借助AI、VR等新技术,文博展览可以绽放出无数奇思妙想,让原本“高冷”的文物变得有活力、有温度。

新技术手段的运用让更多文化遗产“活”了起来。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搬”到网上,成为“不关门”的博物馆。2020年初,湖北省博物馆封闭值守80余天,这期间不断有人询问开放日期,我们借此推出线上参观,上千万人次收看直播,充分证明线上博物馆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还和湖北日报社合作,在荆楚网上专门设立了“云上省博”页面;在线举办的文物小课堂,让更多受众足不出户也能沉浸式观展。

在湖北省博物馆新馆,新技术是最大亮点。我们运用新技术,对漆器、丝绸等比较脆弱的展品进行实时监控,保证展柜的恒温、恒湿。为了让观众隔着展柜玻璃也能看清楚文物的细部,我们运用低反射玻璃制作展柜。我们还用了大量数字化呈现方式,让87厘米长、画在漆器上的《车马出行图》“动”了起来。如今,观众可以通过数字化设施“敲击”曾侯乙编钟,增强对文物的体验。

方勤在湖北省博物馆内。 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在文物考古一线工作超过30年,实践让我切身感受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需要润物细无声的坚持。让越来越多人自发自觉亲近文物,提高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我们义不容辞。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文艺

(作者为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