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媒体关注

新年新馆新展湖北省博物馆全面开放

发布时间:2022-02-25 14:53:05    浏览次数:92 次   

历经八年的建设,湖北省博物馆于2021年底全面建成,12月20日举行开馆仪式。新馆的建成与全面开放,意味着湖北文化事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也意味着湖北省博物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更加积极、开放和有为的姿态迎接公众。

湖北省博物馆南区鸟瞰

筹建八年 新馆全面升级

湖北省博物馆是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八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之一,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的依托单位和中国博物馆协会乐器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是湖北省最为重要的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教育机构,是传承和弘扬荆楚文明的重要窗口。

湖北省博物馆现有藏品二十四万余件(套),国家一级文物近千件(套),尤以商周青铜器、楚秦汉漆木器与简牍、先秦及明代藩王墓出土的金玉器为特色,体系完整,数量丰富,地域特色鲜明,在国内外享有盛誉。2020年,湖北省博物馆举行了“十大镇馆之宝”评选活动,经公众和专家投票,郧县人头骨化石、石家河玉人像、崇阳商代铜鼓、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曾侯乙尊盘、虎座鸟架鼓、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云梦睡虎地秦简、元青花四爱图梅瓶成为湖北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1953年湖北省博物馆开始筹建。1956年迁于东湖之滨。2007年二期工程建成,但馆舍面积不足5万平方米,不能满足功能需求。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三期扩建工程2013年正式启动,新建了文展大楼、文物保护中心、文物研究中心和游客接待中心等。

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至2021年底,湖北省博物馆三期扩建工程顺利完成。全面建成的博物馆总用地面积8.5万平方米,馆舍建筑总面积11.4万平方米,其中展陈面积3.6万平方米。三期新馆建成开放后,博物馆设施更加完善、功能更加齐全、展览主题更加鲜明。

楚韵基石

光彩夺目标志性建筑

全面建成后的湖北省博物馆按照南主馆、北主馆以及东、西两个独立展馆的格局进行总体布局。南主馆以专题展览为主,北主馆以通史展览为主,西馆为临展馆,东馆改造为数字博物馆和社会教育中心。

北主馆与东、西两馆呈一主两翼“品”字形分布,并与北广场、入口门楼共同形成“楚宫双阙对阳台”的格局。建筑风格体现了“中轴对称、一台一殿、多台成组、多组成群”的整体特征和“高台建筑、多层宽屋檐、大坡式屋顶”的楚式风貌。

南主馆即博物馆新建的文展大楼,以“鼎盛江城,楚韵基石”为核心构思,通过对“鼎”形体的提炼与概括,通过高台的处理抽象表达出“楚韵基石”超拔之美。建筑样式上取形于“鼎”字,采用大跨度架构、大净高中庭、大角度外墙设计,气势恢宏、庄重典雅,凸显楚文化风格。

传统和现代穿插交汇,为城市地标注入荆楚文化密码,新的湖北省博物馆成为湖北具有文化内涵、文化魅力的地标建筑。

让湖北故事走向世界

陈列展览体系升级

时值全面开放之际,湖北省博物馆紧扣馆藏文物特色,按照“彰显荆楚文化魅力、展示湖北文明发展历程、突出馆藏文物特点、体现最新学术研究成果”的展览理念,建立了既体现自身优势又彰显个性的陈列展览体系。

新馆陈列展览体系为专题陈列、通史陈列相结合,包括文化展、历史展、艺术展、考古展等不同类型,既有对原有展览的提升改造,也有新设原创展览,同时弥补了此前展览体系中没有通史展的不足。新建成的南主馆推出了六个全新展览:

曾侯乙展 曾侯乙生活在公元前五世纪,是周代诸侯国曾国的国君。他的墓葬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城区)发现,出土了一万五千余件工艺精湛的文物,呈现了高度发达的礼乐文明,体现了古人敬畏天地、神明和祖先的丰富精神世界,揭示了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天文历法、音乐艺术等方面的极高成就。展览分为敬天崇祖、金声玉振、所尚若陈、观象授时、车马仪仗、永保用享六个部分,多角度阐释曾侯乙文物。

“曾侯乙”展展厅一角

曾世家——考古揭秘的曾国展 曾国考古是湖北省近年来取得成果最多、社会关注度最高的考古发现之一,精彩纷呈的发掘成果引起社会各界瞩目。考古工作者的努力,使得曾国这一史籍失载的古国面貌逐渐清晰。展览分为“始封江汉”“汉东大国”“佐佑楚王”“华章重现”四个部分,通过考古成果,全面揭示曾国在江汉地区独领风骚到滋养楚国、最后融入楚文化的发展历程。

楚国八百年展 楚国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其建国历史约八百年,在中国文明的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楚人创造了绚丽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为中国南北文化的融合和华夏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湖北是楚国故地,是楚文化的发祥地,考古出土的大量楚文物极大丰富了人们对楚国文化的认识。展览分为“开疆拓土”“礼俗百业”“惊采绝艳”“上下求索”四个单元,打破以材质为主要门类的叙述脉络,吸收新的研究成果,突出楚人“筚路蓝缕”“一鸣惊人”之精神,从物质到精神、从文献到文物,全面展示楚国的历史和文化。

“楚国八百年”展展厅一角

越王勾践剑特展 1965年冬越王勾践剑出土于湖北江陵望山1号墓,其墓主为战国中期的楚国贵族悼固,而剑身的八字铭文显示它的主人是越王勾践。越王勾践剑不仅集中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发达的科技与艺术水平,也是当时楚越关系的见证。展览分为“越国春秋”“惊世发现”“剑中王者”三个单元,以越国历史作为切入点,介绍“越王勾践剑”背后的历史故事与科技成就。

梁庄王珍藏——郑和时代的瑰宝展 梁庄王朱瞻垍是明仁宗朱高炽第九子,封地位于今湖北钟祥,生活的时代正值明朝对外开拓之际,郑和船队多次远航西洋。展览分“天潢贵胄”“珠围翠绕”“丝路撷珍”三个部分,通过梁庄王墓出土的珍贵文物,再现了梁庄王及王妃的贵族生活,也展示了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中西文化交流。

书画珍秘——湖北省博物馆馆藏书画精品展 湖北省博物馆现藏书画作品近万件,其中一级品达114件,主要以明清及近现代作品为主,也藏有敦煌、宋代日本经卷和南宋、元代的绘画作品。藏品来源既有武汉市文管会、文史馆等单位的调拨,也有包括徐行可、晏石卿、杨先梅等先生的社会捐赠,特别是徐行可先生捐赠书画近千件。正是这些藏家以极大热情、诚挚信念的无私捐赠,奠定了馆藏书画的基础。展览分“明代以前书画”“明代书画”“清代书画”“近现代书画”四个部分,撷取馆藏各时期书画代表性作品集中展示。

湖北省博物馆还将相继推出湖北通史展及其他专题展览,将精华藏品陆续展出,多元展示荆楚文化,为公众提供优质公共服务。

图片/湖北省博物馆

(来源:《中国文物报》2022年2月22日5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