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看见纪南城》海报。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7日讯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共荆州市委宣传部、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长江电影集团联合出品的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看见纪南城》于2月6日起每晚22:30在央视一套播出。纪南城,即作为楚国都城长达400多年的郢都,一座2000多年前的都市,30万的人口生活其间,然而自楚文王元年(公元前689)从丹阳迁都郢,直到一个半世纪后的楚平王(公元前528年~公元前516年)时才开始筑建郢都城郭。在纪录片中,并未解答这一谜团。2月6日下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纪南城遗址考古队领队闻磊向记者分析了其中的缘由。
春秋早中期楚国迁都纪南城
其城垣始建年代在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
楚纪南故城东城垣解剖发掘区域航拍图。
楚纪南城位于荆州城北5公里,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首都。因在纪山之南,汉以后史称纪南城。《史记·楚世家》记载,楚文王元年(公元前689年)自丹阳迁都于此,至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拔郢止,楚国在此建都411年,为当时南方第一大都城。迄今地面仍保留有规模宏大的城垣遗迹,地下埋藏着丰富的文化遗存。
东垣南门外所见文化堆积、水井及采集陶片。
20世纪50年代初,我省文物部门对遗址进行调查,1965年对城址进行勘探和测绘,1973年发掘南城垣水门,1975年开始对城址进行全面钻探。1975年、1976年和1988年进行了多次较大规模配合农田水利建设的发掘工作。城址平面略呈长方形,南面有一段向外凸出,东西长4.45公里,南北宽3.58公里,周长15.5公里米。城址四周有夯土城垣,除东垣北半部被公路压盖外,大部分高出地面3.9~7.6米,底宽30~40米,顶宽10~14米。经钻探和发掘,已发现城门7座:东垣1座,其他3垣各2座。
纪南城北城垣一期墙基平面照(东中部)。
闻磊说,2018年到2021年,为配合“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之夏商周课题”和“楚纪南故城大遗址保护工程”,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楚纪南故城东垣南门及其北城垣(含护城河)展开考古发掘及整理工作。通过这次发掘,揭示出规模宏大的城门一座,基本搞清了现有城垣堆积状况及其建筑年代,并发现了早期城垣遗迹的存在。
东垣南门及其北城垣(含护城河)出土文物。
纪南城作为楚都探索的基础和核心问题,其年代下限已较为明确,目前学界一般认为纪南城作为楚都终于公元前278年的秦将白起拔郢,但纪南城的年代上限则一直悬而未决,因为考古证据清楚表明,纪南城郭绝非公元前689年迁都郢都(纪南城)时所建,当时处于春秋早中期。之前发掘了纪南城西垣北门、南垣水门以及烽火台遗址等,根据考古发现推测纪南城始建年代可能在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但均未发现有这两个时期的城墙遗存。
纪南城北城垣发掘剖面图。
闻磊介绍,此次在对东垣南门及其北城垣(含护城河)发掘至底时,发现其下往西错位约2米处有一道宽约12米的黄土堆积,较为纯净。继续进行解剖发掘,确认其为更早的城垣堆积。根据叠压关系将现有城垣遗存定为二期城墙,新发现的早期城垣遗存定为一期城墙。该遗存地层出土陶器可辨器形主要有盂、罐、豆、盆等,经对比分析,这些陶片的年代多为战国早期,也有少数属于春秋晚期,因此推测一期城墙的年代不晚于战国早期。
推测楚平王首次建筑的郢都城郭
毁于公元前506年的吴破郢之战
春秋时期列国图。
“楚国虽然从春秋早期即已都郢,但直到春秋晚期之时还没有修建城郭。”闻磊说,诸多文献记载也证实,楚平王所“城之郢”(建筑郢都城郭)则实为纪南城。既然楚平王是历史上第一个“城郢”的人,那么楚平王之前的郢都则概无城郭。
楚平王为何要“城郢”呢?闻磊分析:“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防止吴国的攻击。”
他说,春秋晚期之时,吴楚战争不断。公元前519年,吴伐楚,楚败。为了防止吴国的攻击,楚平王便开始筑郢之城郭以拒吴。平王首次“城郢”显然属仓促之举,郢之城郭未必就已全面完成。公元前516年,平王卒,其子太子珍即位,是为昭王。此后,伍子胥帮助吴国数次伐楚,楚均败绩。公元前506年,吴、蔡、唐联军伐楚,攻陷郢都,伍子胥掘平王墓并鞭平王尸,昭王奔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吴破郢之战役。
吴破郢乃是用的引漳水灌溉之术。盛弘之《荆州记》曰:“吴通漳水灌纪南,入赤湖,进灌郢城,遂破楚。”明代涂嘉会、杨景淳修纂的《荆州志》(卷三)也有同样的记载。明万历间人雷思霈所撰《荆州方舆书》所记则更为具体,其曰:“城以外北十里为纪南城。城西南有赤坂冈,冈下有渎水,东北流入城,名曰子胥渎,盖吴师入郢所开。”
由此看来,吴通漳水灌纪南是可信的,很有可能,楚平王首次筑建的郢都城郭即毁于此战。当然,这只是可能,因为当时被毁之郢是否为纪郢,学术界存在争议。
闻磊表示,新的发现指引了楚纪南故城这座体量巨大的都城遗址的下一步工作方向,以两期建城为线索,进一步厘清城内布局和功能分区,并尽可能多地提供城址年代依据,继而大力充实城址形制变迁和周边聚落形态研究,为东周都城和楚文化研究注入新动力。
《看见纪南城》提出楚国大量战马来自云南
首次展现楚国隐士“鹖(hé)冠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楚纪南故城碑,1961年国务院公布。
记者了解到,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看见纪南城》,已于2022年11月18日起在央视科教频道黄金时段首播。该片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手法,得到了观众和业内专家的一致好评。该片立足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荆楚大遗址为核心素材,以长江文明的重要源头楚国古都纪南城作为时空焦点,充分展示了楚文化博大精深的价值内涵和时代新义。
该片全景式解构楚国最鼎盛时期的都城。2014年,由央视、湖北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8集纪录片《楚国八百年》,第一次完整地讲述了楚国800年的历史和楚文化,引起热烈反响。作为《楚国八百年》的重磅姊妹篇,《看见纪南城》是近年湖北省人文历史纪录片的重磅之作。创作团队历经三年精心打磨,完整地梳理了纪南城在中华文明大视野下的重要作用和现存价值。
纪南城平面示意图。
拍摄团队先后数十次到纪南城遗址实地拍摄取景,查阅了十多本相关书籍、近100G文档的专业论文,整理文物条目三千多条,修改文稿20多次,全景式地解构这个伟大的都城。不少新史料、新观点在片中首次呈现。
该片总导演纵红雨介绍,片中提出当年楚国大量使用的战马,是来自云南的滇马,而不是来自北方草原;又比如,片中首次展现了楚国隐士“鹖冠子”这一历史人物形象,他头戴羽毛,年轻时像孔子一样云游四方,晚年又像老子一样藏身山林。他的著作可能影响过老子……
不少历史细节通过“情境化展示”,在屏幕上鲜活还原。片中,纪南城内人们摩肩接踵地赶集、楚威王率大军出征、秦国大将白起火烧郢都、苏秦入楚与楚王对话、春申君黄歇离开家乡……这一个个历史场景,通过合理的细节推测,以演员表演的方式呈现,让观众在强烈的“时空勾连”中,“看见”历史、走进历史。
《看见纪南城》以电影级别的标准建构视觉体系,外拍行程遍布北京、上海、深圳、重庆、青海、新疆、海南、四川、云南省等十多个省市,每个镜头都能体现大片史诗感和沉浸感。邀请电视剧特约演员,将楚威王、春申君、韩非子、白起等历史人物鲜活呈现,描摹出纪南城有血有肉的历史画卷。
制作团队采访了国内外近三十位各行业顶尖专家,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著名考古学者许宏、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方勤、西北大学考古学教授王建新、武汉音乐学院中国器乐系主任谭军、天文学家邓李才等,力求用大写意与大脉络梳理出纪南城历史长河涌动的方向。
附《看见纪南城》分集简介>>>
第一集 郢都之谜
安徽出土了中国最大的虎座鸟架鼓,最大的楚式大鼎;还有从中原到南西伯利亚的路线上出土了丝绸、漆木器等楚国文物,它们的源头似乎都指向了楚国当年那个神秘的国都,纪南城。但纪南城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依然是个谜。
第二集 楚人的世界
一座两千多年前的都市,三十万的人口生活其间,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本集从负责城市设计的楚国司城开始,以“引河入城”的举措为线索,将这座城市的居民,各阶层的智慧,以及楚人丰富多彩的文化成就和当时的城市文明,呈现在观众面前。
第三集 思考者
本集将从农耕文化、天文历法、郭店楚简、太一生水、孔孟学说、楚辞、巫山神女等先秦时期的思想成就为切口,展现楚人丰富多元的精神世界。当年百花齐放、自由浪漫的思想文化不仅让纪南城绽放异彩,更是在冥冥中与现代世界产生了共情点。
第四集 崛起年代
本集将楚威王作为重要的历史节点,从武力、谋略、资源以及铁器的出现,多方位探讨纪南城时代的楚国,之所以能达到极盛状态的内在原因。用现代视角,重新审视当年历史的变化给今天带来的启示和认知。
第五集 青铜
本集将从出土的楚文化青铜器来展示纪南城时期人类文明的巅峰。通过现实和历史的穿插讲述,探寻楚国在物质与精神文明中存在的独特文化现象,以及楚文化对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影响。同时,尝试解开纪南城从巅峰走向衰败的过程与谜团。
第六集 一脉千年
本集将通过春申君、五大夫等楚国晚期以及横跨秦汉的人物故事,来回看纪南城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流播。通过天南地北所发现的楚式文物,来印证楚文化在华夏文明中的有机构成与重要作用。每一种持久的文化都不是孤立存在,正是由于中国存在着像荆楚文化这样丰富多彩的多元构成,才形成如今绵延流长、深厚顽强的民族特色。(文|长江日报记者万建辉 图|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纪南城遗址考古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