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媒体关注

现代科技让文化遗产“容颜”永驻 数字化复原重现武当山五龙宫盛景

发布时间:2023-02-15 14:36:10    浏览次数:155 次   

五龙宫曾经是武当山最早敕建的宫观,鼎盛时有800多间建筑,历经700余年沧桑巨变,今盛况不在。为让世界文化遗产“容颜”永驻,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相关团队,开展“武当山五龙宫历史形态数字化复原研究”。

2月11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3分多钟的“武当山五龙宫数字化复原”动画中看到,随着镜头推进,五龙宫的宫殿布局、周边环境一目了然,黑瓦红墙的恢弘殿宇内,不同规格的建筑,木作、石作的装饰及细部,无不经过反复推敲,历史上五龙宫的盛景栩栩如生。

五龙宫遗址现状

昔日敕建宫观 数字化重现当年盛况

兔年春节前,记者实地踏访过五龙宫遗址。五龙宫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康予虎说,五龙宫景区尚未开放,偶有香客和寻幽探胜的驴友前来。

沿景区公路前行16公里后,下车拾级而上,登上数百级台阶,穿过福地门、小天门、宫门等重重山门,来到宫殿区,可见龙虎殿、五龙井及广场、天地池等遗存。

沿途步道原本铺设有青石板,现石板多遗失,或被杂草覆盖。步道两侧原建有围护的高墙,被称为九曲黄河墙,现仅存墙基。尚能见到的建筑遗存,除部分砖石构件外,多为残垣断壁。

五龙宫三维复原鸟瞰图

康予虎介绍,文献记载,五龙宫是武当山第一座皇家敕建的宫观,历经唐宋元演变,一度成为武当道教的中心。现存五龙宫布局是明成祖朱棣大兴武当时所奠定,鼎盛时期殿宇恢弘壮丽,崇台九层高耸。明末以后,五龙宫逐渐衰败,宫内部分区域逐渐废弃成为遗址。

2020年以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五龙宫中区南厢房以及南区进行整体揭露式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近7000平方米,发现房址10处及日池、月池等遗迹,出土文物1000余件,其中包括数百件建筑构件。为重现五龙宫盛景,考古发掘期间,五龙宫数字化复原工作同步推进。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炎松介绍,此次在遗址发掘期间,就通过三维模型开展复原建筑模型搭建,减少了转译环节,避免了遗址原始信息损失,是数字化复原古建领域的一次有益探索。

五龙宫三维复原效果图

拍摄数万张照片 三维建模历时两年多

王炎松教授工作室致力于古建相关研究,团队成员陈牧、王振亚、季宇在王炎松带领下,历时两年多完成了这项任务。

王炎松介绍,这项工作首先需在现场勘查、采集数据,除用传统方式拿着卷尺逐一测量残垣断壁、建筑基址等,还借助激光扫描、摄影测量等现代测绘技术,对五龙宫现有遗存和出土遗迹、遗物进行全方位记录,共拍摄照片数万张。“仅无人机就了飞了二三十次,全面记录不同发掘阶段的遗址状况。”

不同于梁思成、林徽因等建筑界前辈的现场手绘,团队将采集的信息上传计算机,借助软件绘制了数百张遗址现状图纸。同时,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五龙宫现有遗存和出土遗迹、遗物进行三维建模。“首先进行柱子、梁等构件建模,进而拓展到一个完整的建筑单元,再延伸到整个建筑群。”王炎松教授说。

团队先后数字化复原了20余栋建筑模型,这些建筑该如何摆布?王炎松称,“五龙宫遗址虽建筑毁坏严重,但空间格局依然清晰可见。”通过对建筑基址、柱础、墙基等遗存进行现场测量、拍摄,他们将20多栋建筑模型放在相应的位置,并进行动画呈现,穿过层层门、道道墙,让人恍若跟随镜头开启观光游览,殿宇森然,一步一景。

东道院建筑梁架三维复原图

采用二重证据 复原工作严谨科学

王炎松团队的陈牧博士说,电脑建模有点像搭积木,虽耗时耗力,但技术难度并不大,难的是复原依据,即要把这些残垣断壁复原成什么样。

“复原研究结合考古发掘、文献资料,采用二重证据法,进行严谨、科学的论证。”康予虎介绍,涉及武当山的历史文献众多,团队通过梳理历代山志,仔细比对9幅反映五龙宫空间格局的舆图,比较武当山现存明代建筑及全国现存的其他明代中早期皇家敕建建筑,对照《营造法式》《工部工程做法》两部中国古代建筑典籍,并结合遗址出土的建筑及构件细节,最终作为三维建模的依据。

在数字化复原动画中,九曲黄河墙沿着约180米长的步道,蜿蜒曲折通往五龙宫大殿。“这是在采集的现有墙基遗迹信息的基础上,结合考古出土砖瓦石构件,并参考武当山太子坡九曲黄河墙的高度、样式等进行的复原。”陈牧说。

五龙宫三维复原鸟瞰图

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副院长张剑葳称,此次复原研究创新性地引入“置信度”的概念,即依据参考资料来源将其可信度分为若干个层级:优先考古出土遗物、遗迹;其次为遗址周边考古材料;传统建筑构造知识以及历史舆图、方志等资料再次之……

现藏于北京白云观的武当祥瑞图中,五龙宫南道观屋顶形似庑殿顶,即四面都有飞檐翘角。团队发现如此建模,与相邻的建筑遗存崇台在空间上会有冲突。经研究认为,这是由于古代舆图的表达和现代读图角度存在差异所致。最终,团队参考武当山遇真宫东配殿的明代遗存,采用前后飞檐翘檐的悬山屋顶样式。

“数字还原过程其实挺有趣,就像在破案,寻找各条线索推测建筑遗存过去的样子。”陈牧说,三维动画的形式,也有助于让更多人直观地了解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的前世今生。

康予虎表示,研究没有穷尽,随着考古的推进和研究的深入,数字化还原还将不断完善。

(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海冰 图: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