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博览会暨“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专题展开幕式在湖北省博物馆举行。
作为“新时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发展高峰论坛”的配套活动,此次专题展“惟见长江天际流——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成果展”将于2023年4月18日起在湖北省博物馆南主馆三楼临展厅对观众开放。展览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文物局)、湖南省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安徽省文物局、江西省文物局主办,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盘龙城遗址博物院、荆州博物馆、随州市博物馆、天门市博物馆、城阳城遗址博物馆、云梦县博物馆等文博考古机构协办。
展览分为“九江甚中——古国时代的长江中游文明”“江汉朝宗——夏商周时期的长江中游文明”和“终章:万流东汇——秦对长江中游的统一”三个部分。汇集了2020年以来鄂、湘、皖、赣、豫五省考古新成果,聚焦公元前3700年—前221年的长江中游地区,从新石器时代的文明曙光,到中原夏商文化对本地文明的催生、周王朝对南土的经营、楚对南方的开发、直至秦统一这一重要而长时段的历史进程。共展出文物180余件(组),包括陶器、玉器、青铜器、漆器等,其中河南南阳黄山遗址、湖北随州枣树林曾国墓地等不少出土文物均为首次展出。
古国时代,湖北保康穆林头遗址屈家岭文化时期玉钺、玉璇玑“礼制”意义突出,湖南澧县孙家岗、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等出土的肖家屋脊文化玉器种类丰富,造型十分精美,是中国早期玉文化的重要代表;而河南南阳黄山遗址出土的大量玉器、琢玉工具及原料、半成品等证实了其制玉作坊的“规模化”,是史前玉器制作、交流的一个中心。湖北沙洋城河城址、天门石家河城址,湖南华容七星墩城址、澧县鸡叫城城址等的发现是长江文明作为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见证,七星墩遗址出土的漆碗也揭示了漆器制作技术的源远流长。江西靖安老虎墩遗址的陶器则展示了长江中游山背文化的面貌及其与石家河、肖家屋脊文化等的密切关系。
夏商时期,长江中游属于王朝的“南土”。安徽肥西三官庙遗址集中发现了18件二里头文化时期的青铜器,是除二里头遗址之外数量最多的一次。作为商王朝南方的中心城市,盘龙城遗址展出了多件青铜重器及十分华丽的绿松石镶金饰件。江西瑞昌铜岭铜矿遗址、九江岭头上冶炼遗址,湖北黄陂盘龙城小嘴青铜冶炼遗址、郭元咀冶炼遗址则是对长江流域最重要的矿冶遗址的一个集中展示。同时,还有湖南汨罗黑鱼岭墓地出土陶器为探索越文化的源头提供了重要资料。西周初年,周王朝深入江汉地区,在战略要地分封了鄂、曾、邓等重要诸侯国,湖北随州羊子山鄂国墓地重塑了鄂国史;湖北随州叶家山、文峰塔、枣树林,京山苏家垄,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出土了大量铭文青铜器,还原了传世文献无载的历史面貌,构建了一部“挖出来的曾国史”。远离王朝中心的湖南宁乡炭河里遗址通过曾出土四羊方尊等青铜器和具有多种文化面貌的陶器证明,这里可能是西周时期独立于周王朝的某方国都邑。还有诸多楚国、越国的重要文物展出,如湖北荆州纪南城熊家冢的组玉佩,江西樟树国字山墓地的越王勾践玄孙翳和翳子不寿的铭文铜戈(戟),河南信阳城阳城遗址的陶九鼎八簋等等。
最后,主要通过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出土的陶器、精美漆器、简牍和湖南里耶秦简等展示了秦统一进程中的文化融合。
展览充分反映了长江中游地区文明进程研究的重要成果,体现了新时期考古工作中考古探索、文献研究与自然科学技术手段的有机结合,通过综合把握物质、精神和社会关系形态等因素,逐步还原文明从涓涓溪流到江河汇流的发展历程。研究成果展比较全面地展示了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对于深化中华文明研究,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阐释中华文明起源所昭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的重要意义。
展览将持续至 8月10日。
“考古中国”是国家文物局主导的重大研究项目,关注中国境内人类起源、文明起源、中华文明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发展、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等关键领域。
本展览也是湖北省博物馆7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