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 学术课题

2017年学术研究课题

发布时间:2018-12-01 15:48:06    浏览次数:672 次   

(一)增选学术委员会委员

鉴于部分人员工作变动,同时为提升馆所学术委员会的水平,根据馆所学术委员会章程, 调整 1 名学术委员,增选 3 名学术委员。增选的 3 名委员均为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包括武 汉大学冯天瑜、徐少华教授,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刘玉堂。

(二)《江汉考古》编发

◎ 完成全年编发和基础工作

全年收到考古学简报 41 篇,约 35 万字;论文 301 篇,约 242 万字。完成全年 6 期的编 辑发行工作,共发表考古学简报 17 篇,相关研究论文 69 篇。其中《盘龙城遗址 2014—2016 年调查勘探报告》《1978 年安阳殷墟王陵区侯家庄北地一号墓发掘报告》《湖北天门石家河 谭家岭城址 2015—2016 年发掘简报》等考古资料及时公布,学术界反响较好。

全年期刊、馆所编印考古报告和图录的收发工作按时完成,《江汉考古》发行 9585 册。

按时完成了 2017 年期刊的年审工作。

◎ 采取措施进一步扩大影响

《江汉考古》被评为“2017—2018 年度 CSSCI”期刊。

创办了《江汉考古》微信公众号,推送“荆楚文明讲坛”信息、《江汉考古》各期目录摘 要及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等文章,学术研究成果推送成效显著。

(三)学术交流

◎ 组织并支持召开学术研讨会

(1)2016湖北考古业务成果交流会

2017 年 1 月 14—15 日,“2016 湖北考古业务成果交流会”在荆门避暑山庄国宾酒店召开。 本次会议由湖北省文物局指导,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办,荆门市博物馆承办。来自北京、 江苏、福建、四川、重庆、河南、湖北等 7 个省市 47 家单位的 150 余名考古工作者参加了本 次交流会,省内各地市博物馆考古机构都派出专业人员参与。本次交流会参与范围、参与人数、交流汇报主题数目都创下历史新高。

会议开幕式上,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所长方勤首先代表会议主办方对 与会代表表示欢迎,特别要求考古所内的年轻人虚心向高校、兄弟单位以及本单位的老同志学 习,快速成长。随后荆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胡继锋代表会议承办方致辞。湖北省文物局 副局长王风竹发表讲话,他指出,本次交流会不同于考古所历年举办的内部交流,此次把湖北 省内开展考古发掘工作的所有单位都邀请过来参与交流,分享考古成果、交流经验、提升科研 水平,特别是邀请到著名高校的教授参与其中,并专门邀请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长江 学者霍巍教授作为点评嘉宾,这无疑提升了会议的档次和水平。随后王风竹在讲话中回顾了 2016 年湖北省文物考古事业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并对 2017 年的工作提出了展望。开幕式 由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馆所长孟华平主持。

开幕式后,相关考古发掘单位交流汇报了 35 个项目的考古发掘成果,受邀专家一一进行 了点评。

(2)“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会”第十五次年会

2017 年 9 月 22—24 日,作为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会秘书处所在单位,支持配合安徽省文 物考古研究所召开了“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会”第十五次年会,会前编辑出版了第十四期《楚 文化研究通讯》,协助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编辑出版了《楚文化研究论集》(第十二集)。 年会前,完成了楚文化研究会法人变更和年审工作;年会期间,完成了新一届理事会的换届工作。

(3)屈家岭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专家论证会

2017 年 10 月 14 日,由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时代考古专业委员会、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 所和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共同主办的“屈家岭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专家论证会”在屈家岭管理区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 古研究所以及湖南、河南、陕西、江苏、安 徽等省文物考古专家组成专家组,听取了考 古队关于第四次发掘最新成果的汇报,考察 了考古发掘现场和出土文物,参观了屈家岭 考古工作站和建设中的遗址博物馆,就屈家 岭遗址考古工作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进行了 论证。湖北省文物局文物处、荆门市文物局、 屈家岭管理区相关负责同志出席。

(4)第六届全国乐器学研讨会暨东方乐 器研讨会

2017 年 12 月 8—10 日,作为中国博协 乐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支持中国音 乐学院在京主办了第六届全国乐器学研讨会 暨东方乐器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相关院校 及研究机构,乐团、协会及企业百余名专家、 学者、学生到会。本届研讨会以“一带一路” 为主题,探讨东方乐器声学特征、工艺材料、 乐器改良、历史文化交流等相关问题,通过主题演讲、乐器展演、圆桌讨论、学生论坛等多种 形式展开深入、广泛的交流。同时,还设立了乐器科技的主题交流。本届研讨会还特别设立了 乐器博物论坛,就“商周青铜铃属乐器的家系”和“音乐文物收藏、研究与策展”进行了充分 的交流。

(5)石家河遗址考古研究与遗址公园建设学术研讨会

2017 年 12 月 12—13 日,“石家河遗址考古研究与遗址公园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天门举办,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及各兄弟省份考古机构的 100 多位文物考古专家、学者参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省文化厅党组 成员、省文物局局长黎朝斌,天门市委书记吴锦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 组织参加学术会议

组织馆所专业人员参加了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及中国考古学 会、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学会各相关专业委员会及其他相关 学术会议 30 批次 73 人次。


◎ 举办学术讲座

(1)“荆楚文明讲坛”

2017 年年初,馆所设立“荆楚文明讲坛”,旨在邀请国内外有影响的文博专家学者来馆 举办讲座,提升馆所的学术影响力,并为公众提供高水平的学术和知识扩充服务。

“荆楚文明讲坛”分为“考古回眸”和“让文物活起来”两个子目。全年举办了 17 期, 跨越时代广,自新石器时代至清末民初;涉及领域甚广,包括青铜器、玉器、古建筑、石刻造 像等。不仅有国内学者的倾情分享,还有国外学者提供的不同思路,为我们了解目前国内外多 个领域的发展提供了不同的思考方式。

17 期中,商周时期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有 7 期,所占比重高达 41%,这在体现湖北地区商 周时期遗存丰富的同时,也反映出目前学术界对商周考古的重视。尤其是近年湖北地区商周考 古重要发现层出不穷,既有盘龙城遗址、苏家垄遗址的持续性输出,又有万福垴遗址、铜绿山 遗址的重大发现。另外,之前叶家山墓地、郭家庙墓地、文峰塔墓地、九连墩楚墓等发现并解 决了许多困扰学术界的难题,对推进曾国考古研究、曾随关系、楚文化等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 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包括中华文明起源)有 4 期,所占比重仅次于商周时期考古发现 与研究,占 24%。石家河遗址的调查与发掘,为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的研究乃至中华文明进程研 究都提供了重要资料,基于其重要性,在 2017 年世界考古论坛上还荣获十大世界“重大考古 发现”奖。同时,讲座中还涉及多个专门领域,包括佛教研究、古建筑研究以及玉文化研究等。 两次与佛教有关的讲座均是为配合省博展览“佛像的故乡——犍陀罗佛教艺术展”设立,或许 是展览的缘故,讲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荆楚文明讲坛”是馆所 2017 年开办的新型学术讲座, 以公众考古为目的,配合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张贴海报 等宣传方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前来演讲的专家、听众对 讲坛都给予了肯定,也取得较好的社会效应。


(2)馆外讲座 2017 年,为扩大荆楚文化和博物馆文化影响,馆所专家为配合展览、开展培训等形式在 馆外举办楚文化、曾文化及考古、博物馆等知识讲座 23 场次。

(四)学术研究

◎ 课题立项和实施

组织馆所人员申报社科基金项目,2017 年共有三个项目获批立项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并有铜绿山考古研究课题已经以国家社科重点项目立项。联合香港浸会大学申报香港特别行 政 区 课 题“The Production, Function, and Revitalization of Silk Textiles from Ancient  China”一项。

积极推进国家文物局三大课题之一的“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的启动,与课题组其他三 省加强业务工作与学术研究的沟通与联系。

2014—2016 年立项的“随州叶家山西周曾国墓地发掘报告”等 6 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取 得阶段性成果,2016 年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公共空间的服务与教育功能探讨——湖北省博 物馆‘小木屋’文化项目的实证分析”顺利结项。

◎ 出版成果

馆所共出版考古报告、展览图录、科普读物、研究报告及年报等专著 12 部,参与出版考古、 文物保护专著 3 部。

◎ 考古简报、报告

馆所继续加强考古资料的整理与发表,在《考古》《文物》《江汉考古》等核心期刊发表 考古学简报、报告 16 篇。

◎ 学术论文

为提升馆所学术水平,馆所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撰写学术论文,全年共在《考古》《文物》 《江汉考古》等核心期刊及其他期刊发表或论文集等收录各类学术论文 45 篇,涉及范围广, 并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

◎ 专题文章

共在《中国文物报》《江汉考古》等报纸杂志发表专题文章 8 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