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北省博物馆辉煌70年

信息化建设 让湖北省博物馆的文物“活”起来

发布时间:2023-09-19 15:53:04    浏览次数:232 次   

摘要:目前,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范围快速扩展到社会各个领域,不仅带动了全球技术进步,还引发了大量的社会变革,成为了推动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信息化生产力。湖北省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伴随着湖北省博物馆场馆的改扩建而进行。几十年来,湖北省博物馆的信息化从无到有,逐渐走出一条既能基本满足本馆需求,又体现了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湖北省博物馆 信息化  5G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范围快速扩展到社会各个领域,不仅带动了全球技术进步,还引发了大量的社会变革,成为了推动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信息化生产力。在此次信息化大潮中,中国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也与时俱进地走过了大约40年。从探索性的试验应用到全面的普及性应用,再到当前的智慧博物馆建设,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已经不再囿于技术手段,仅仅满足于将馆藏资源、展览展示活动数字化,而是全面融入博物馆各项主体业务中,使各项工作尤其是公众服务更加精准化、智能化。

湖北省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伴随着湖北省博物馆场馆的改扩建而进行。几十年来,湖北省博物馆的信息化从无到有,逐渐走出一条既能基本满足本馆需求,又体现了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

一、湖北省博物馆三期开放以前的信息化建设

湖北省博物馆是全国较早启动信息化建设的博物馆之一。从工作进程看,早期工作主要针对基础网络服务,核心任务是信息终端使用及其网络互联,主要解决文本、图片、语音、视频等资料的数字化,及随后通过网络进行信息化传输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湖北省博物馆外联部配置了两台486台式计算机用于办公,这是我馆首次使用计算机作为信息终端。2001年,我馆采购了100余台电脑,开始普及电脑办公。同年,湖北省博物馆创立官方网站,向社会各界展示本馆的展览、相关动态及相关研究成果,是当时最为重要的宣传阵地之一。

2007年11月,湖北省博物馆二期改扩建工程完工,并率先在中西部地区实行免费开放。彼时新建了计算机控制中心,为湖北省博物馆内各部门提供通信服务,建设内容包括湖北省博物馆内的域网和对外联络的广域网及远程网,可分为语音通信、图文通信及会议系统3个子系统。

2007年二期综合馆、楚文化馆改扩建工程完工,标志着基础网络服务建设基本完成。基础网络服务以中心机房为核心、各弱电间为重要节点,实现了整个办公楼、综合馆、楚文化馆的千兆有线网络覆盖;建立了对外的外线电话和联结内部各科室的内线电话网络体系。与此同时,馆方也协调三大运营商,相继完成了整个馆区3G、4G移动通讯覆盖。在硬件设备方面,配备了当时较为先进的思科核心交换机、接入交换机和服务器,使用西门子防火墙用于安全防护,使用程控交换机对内、外线电话进行管理,配置12T存储存放文物三维数据。整个网络体系从架构、工艺、稳定性、安全性等各方面,均达到国内博物馆一流水平。

2013年,在武汉电信的支持下,我馆接入电信i-wuhan公益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包括综合馆、楚文化馆和编钟馆,游客可在参观区链接免费公众wifi,个人访问速度10M左右。

2015年,我馆对综合馆、编钟馆网络进行改造,实现了本馆自我管理的综合馆、编钟馆无线网络覆盖,并对有线网络进行了升级。

除了这些硬件设施,当年还做了包括郧县人头盖骨化石、越王勾践剑在内的330件文物的三维数据采集。这些文物数据为博物馆提供了科研辅助,其中四件镇馆之宝还通过触摸屏的方式在展厅向观众做了展示。

2016年3月16日,湖北省博物馆官方微信在湖北省博物馆建馆53周年之际正式开通,与此同时,官方网站改版,并采集了50件文物的三维数据。

2018年11月29日,湖北省博物馆、中国移动湖北分公司联合推出具有全国示范性的“5G智慧博物馆”。2019年5月,湖北省博物馆率先在全国博物馆实现5G网络全覆盖。根据签署的战略协议,双方共同打造“智慧博物馆APP”、亮点展馆“数字三峡”“楚文化车马坑”以及VR展示“乐·兵”;共同探索5G智慧博物馆应用,共建5G智慧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与中国移动的合作,在促成5G技术拉动文物、文化呈现手段转型,并在全国乃至全球的文博单位确定规范,树立标杆,推动行业的发展与升级方面做出了探索。

二、湖北省博物馆三期开放以后的信息化建设

2016年,湖北省博物馆开始编撰三期新馆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几年来,从弱电智能化设计到智慧博物馆相关平台的建设,湖北省博物馆召开多次专家评审会,方案历经多次打磨,最终定稿,目前正在分布实施。

(一)硬件建设

三期新馆开放后,网络服务主要从网络基础设施、网络接入、网络管理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1.网络设施

包括机房工程、信息网络系统、会议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等内容,于2020年5月投入试运行。

核心机房位于文保中心一层,层高4.2米,面积120平米, 包括机柜区、空调系统、不间断电源系统、配电系统、KVM系统、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消防工程等七个子系统,具有设备远程集中管理、机房供电、温度及新风控制、子系统的统一监控与集中管理、机房气体灭火等完整的机房功能。核心机房的机柜区配有25台服务器机柜,现安装核心交换机、服务器等设备使用16台,为后期业务系统拓展留有一定空间。不间断电源系统建有专门的UPS机房和电池室,位于文保中心一层核心机房对面,面积约20平方米,配有UPS输入输出配电柜及蓄电池128节,可在断电状态维持机房整体运行不少于1小时。

信息网络系统从功能上包括外网、内网和设备网。现有网络系统主要设备安装在核心机房和23个弱电间内,整体架构可划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核心层由2台核心交换机组成,单台交换容量250Tbps以上,直接接入ISP网络;汇聚层包括八台汇聚交换机,单台交换容量2.56Tbps,对大量数据的进行分组传输,实现高效汇聚、转发和交换;接入层主要包括接入交换机、POE交换机、无线控制器、无线访问节点等,直接为终端用户提供有线、无线网络服务。各层次间互联互通,并通过IMC智能管理平台对设备功能授权进行统一管理。

会议系统用于研究楼三楼50平方米的会议室,包括55寸拼接4块、拼接控制器、数字会议系统主机等设备,同时配有一体化高清视频会议终端一套,可以满足本地会议讨论对音视频的需求,同时可以具备举行远程视频会议的能力。

信息发布系统是一个集信息发布、会议预约管理、引导等功能于一体机的公共信息发布平台。在展区设置有55寸触摸查询一体机,用于介绍精品文物和宣传近期活动;在办公区了设置电子公告显示屏,用于发布重要通知。

2.网络接入

2019年,中国移动率先在我馆实现了馆区5G移动通信信号全覆盖。三期工程完工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完成了馆区室内移动通信全覆盖。2017年,我馆接入外网带宽共500M;2018年新加入两条10M宽带分别接入编钟馆和楚文化馆。2019年首次接入2G带宽,2021年使用1.3G带宽作为主宽带;另外为东门和南门检票处各接入了100M宽带。

3.网络管理

(1)网络安全

我馆在网络边界部署了防火墙、上网行为管理等安全设备,该套设备支持基于应用、用户的基础访问控制,具备基础实时病毒防护网页、访问过滤、网络带宽控制功能;在核心交换机、AC控制器、汇聚交换机、接入交换机等网络设备优化网络结构并配置了相应的安全策略,确保网络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避免网络和数据受到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恶意攻击;通过实时监控、按季开展漏洞扫描、接收网安部门通知等方式及时发现网络安全事件,根据实际情况,即时采取策略优化、漏洞修复等技术手段应对网络安全风险。

(2)制度建设

2019年,在2010年版网络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网络管理实践,开始内部实施新版《省博物馆、计算机网络及其信息设备管理制度》《信息中心机房管理制度》《省博物馆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并为特殊活动日制定了《网络安全保障执行方案》模板。该套网络管理制度对网络管理、设备管理、网络使用规范、数据资源管理、安全保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规定。

(3)日常管理

网络管理由信息中心主任负责,下设网络主管一名,网络管理员两名和信息协调员一名。工作人员负责维护日常网络运行,并为业务系统提供网络保障服务,不定期检查部分办公用计算机病毒防护情况、业务系统用户操作情况,确保重要配置的正确性。

2022年,本馆采购了第三方提供的网络运维服务。运维方派遣运维工程师1人全年驻场,远程支持服务团队负责对我馆网络平台体系运行整体状态的评估。运维服务内容包含全年12个月、每天24小时的现场网络运行监控、实时故障处理、网络设备维护、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现场备件支持、网络规划优化、设备配置调整、新设备上线保障、网络安全扫描、安全漏洞升级、安全策略调整、网内病毒查杀等。

(二)软件建设

1.门票预约系统建设

2020年8月,湖北省博物馆与美团签署合作协议,由美团全额出资建设湖北省博物馆门票预约系统。除湖北省博物馆官网、官微和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对接的平台之外,美团成为湖北省博物馆唯一门票预约合作伙伴,合作期为5年。除此之外,双方另行签署了保密协议,基于本次合作,双方均应遵守国家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保护所获得的相关用户信息和数据,并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非法使用或买卖,因泄露用户信息造成的损失,由责任方承担相应责任。

湖北省博物馆门票预约系统,在业务方面综合考量了观众参观流量、票务预订方式、入馆检票流线、观众群体属性、门票管理制度等各个环节,力求通过信息化、互联网等技术手段为观众提供便捷的入馆预约及检票服务。

湖北省博物馆与美团签约,使湖北省博物馆成为全国首家与美团合作的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与美团的合作,源于馆方想打破一馆一预约的方式,希望利用更大的互联网平台带动湖北省博物馆流量。此后,美团在湖北又签约了宜昌博物馆、武汉革命博物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李先念纪念馆、李时珍纪念馆;在全国签约了陕西历史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上海历史博物馆等,开启了与全国文博界的合作。湖北省博物馆此种“借鸡生蛋”的做法,给各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参考。

2.语音导览建设

湖北省博物馆新馆,共上线了“自助导览服务驿站”、E导览、AR眼镜导览、智慧导览四种导览设备。

“自助导览服务驿站”,是湖北省博物馆主推的导览品牌。该设备通过展厅内布设的定位传感器触发语音导览机,自动播放讲解内容;观众也可以在导览机输入展品讲解编号,按兴趣收听讲解内容。自助导览服务终端系统的运行状况,观众的租赁情况,观众的参观行为,都可上传至后台管理系统,通过管理后台进行实时监控,参观数据进行分析。

为方便观众,我馆在南区入口部署了7台自助导览服务终端,在北区出口放置自助归还柜。观众到馆后,通过手机扫码,自助租赁导览设备。观众携带智能导览机可以自主参观,自动接收文物的专业讲解内容。参观结束后,无需返回南区入口,在北区出口的自助归还柜处归还设备。

从馆方角度看,以上四种导览方式,各有所长,可以互补。“自助导览服务驿站”,以设备租赁为手段,是传统的导览方式,也是观众最常用、最普及的导览方式,我们放在了南馆大厅最为显著的位置;E导览的导览方式和“自助导览服务驿站”有相似之处,但在寻人、地图等功能上又有其特色,可补充传统导览设备之不足。AR眼镜导览,内容开发上主要针对青少年观众,专家版、专业版、儿童版的内容设计,能够避免一份讲解词针对所有人的尴尬;智慧导览以二维码扫描为主,针对的是习惯于扫码导览的年轻人,可投其所好,精准推送。

3.VR全景建设

湖北省博物馆VR全景,无缝衔接了六个展馆的全部展示区域,使观看者足不出户,在线就能体验新馆的整体设计规划,以及浏览新馆所有藏品的展陈及介绍。同时,一些重点文物会有信息标注,比如文物的尺寸显示等。通过点击重点文物上标注的热点,还可以进一步跳转到文物的详细介绍页面。文物的介绍也提供多种展现形式,有图文介绍,也有三维模型展示,进一步完善了文物的可读性,让游客能够更直观了解文物藏品。

4.数字三峡建设

“永远的三峡——三峡文物保护利用数字展”是湖北省博物馆打造的第一个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数字体验馆。本展览依托数字展图像化、互动性、沉浸式的特点,借助GIS、VR/AR、互动体验、融合投影等技术,构建了线上虚拟展示平台和线下纯数字展示馆,多角度展示长江三峡(湖北库区)的自然风景、历史文化和考古工作者在三峡文物保护过程中的贡献。

“永远的三峡——三峡文物保护利用数字展”,在形式上,突出数字展的趣味性、拓展性。发挥数字展图像化、互动性、沉浸式等特点,达到“好看、好玩、有意思”的展陈效果。我们搭建了三峡数字资源知识库,将三峡考古丰富的文物资料、遗址档案、考古资料、研究资料,运用大数据和知识图谱技术,建立三峡数字资源知识库,为虚拟展示提供数据支撑,实现对展览中所涉及的数字资源的统一管理、对数字展示馆多媒体设备的统一管控,同时通过严格的权限配置,保障数据安全和系统安全。

5.地图导览建设

2023年春节前夕,湖北省博物馆智能导航系统上线。智能导航系统包括轻量化高精度地图、目的地搜索、智能馆内导航、多人实时位置共享、位置标注、收藏等多种功能,观众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小程序,可以体验到湖北省博物馆全馆实景导航,能够轻松找到所有展厅、重点文物、咨询台、文创商店、编钟演奏厅、停车场、洗手间、电梯、出入口等,方便观众参观。

湖北省博物馆智能导航系统支持博物馆室内、外地图的无缝切换。博物馆建筑物按照实景进行了3D外观建模,室内则有3D多层地图的高精度展示,单层地图与多层地图之间可随意切换,观众可以看到楼层的导览信息,并通过文字或语音查找展厅、问询、购物等地点。针对不同观众的需求,系统还提供了多种路线偏好,导航过程中既有文字语音提示,又有方向纠错和路线自动重新规划。系统还支持AR实景导航,为参观者指明方向和行进路线,建立观众与场景之间的感知关系。考虑到观众对某些藏品的特殊喜好,我们也设置了位置标注功能,观众可以记录特定位置,方便返回再次参观。

三、经验和总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从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的战略高度关心和推动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作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指示和全面部署。作为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文化机构和窗口单位,博物馆与5G的融合,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换而言之,如果说博物馆的藏品代表历史之诗,那么5G就是远方之路。这同样是一起诗与远方的结合。

近年来,博物馆日益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参观游玩的必选之地,与之相关的企业也纷纷与博物馆合作,寻找商机。湖北省博物馆与中国移动、华为合作,由对方全额投入解决5G基础设施和5G展示;与美团合作,由对方全额投入解决湖北省博物馆门票预约系统问题;与各家导览公司合作,由对方全额投入,并通过合作分成方式解决、弥补各年龄、多层次的观众对导览内容和形式的需求。以上手段和方式,既可以节约馆方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又可以通过借势的方法调动第三方的积极性,不失为后疫情时代的理想选择。

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概念不断出现,智能化即将走入寻常百姓家,劳动力和收入的变化将时刻影响着百姓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播的使者,应积极主动思考社会问题的解决并探寻文化前进的方向。博物馆存在的意义在于给观众营造一个舒适的空间,满足其文化需求与心灵建设的需求,当观众来到博物馆小憩之时,他们可以突破阶级与阶层的观念,超越贫穷与富裕的差别,进而从“人性”角度去求同存异,直面内心。从这个角度来说,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会一直在路上,充满时代色彩,具备精神考古属性。

文章来源:摘自《文物天地》总第387期/湖北省博物馆七十周年纪念专辑

作者:杨理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