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北省博物馆辉煌70年

庆祝湖北省博物馆建馆七十年 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3-09-18 12:11:20    浏览次数:240 次   

摘  要:过去的七十年,是不平凡的七十年。一代又一代博物馆人锐意进取,砥砺奋进、开拓创新,湖北省博物馆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时至今天,把湖北省博物馆创建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已成为我们的责任。

关键词:湖北省博物馆 七十年  中国特色 世界一流


筚路蓝缕七十载,荆楚长歌百万年。2023年,是湖北省博物馆的七十华诞。从成立之初的筹备工作到荆楚大地上第一座文物展陈大楼竣工,从湖北省博物馆二期扩建到三期改扩建工程完工,湖北省博物馆的七十年,不仅是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的七十年,也是陈列保管、公众服务、社会影响、对外交流等多方面逐步提升的七十年。时至今天,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了我们手中。新的时代,伟大征程,湖北省博物馆将以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为主要目标,砥砺奋进,一往无前。

湖北省博物馆成立于1953年。1989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从湖北省博物馆分离。2002年,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署办公。2021年12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湖北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整合,组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23年2月,湖北省博物馆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独立运行。8月,湖北省文物交流信息中心、湖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整体划入湖北省博物馆。

建馆伊始,老一辈湖北省博物馆人筚路蓝缕,奋发图强,典守文脉、开拓创新。他们或选址建馆、举贤任能;或主持发掘,倡率研究;或蒐采藏品、组陈展览。他们以学术研究为公器,以文化惠民为己任,逐步打造荆楚文化的高堂邃宇,夯实荆楚文化的展示平台。

70年来,湖北省博物馆主持发掘了一批重大考古项目。1954年发现的黄陂盘龙城遗址、1955年发掘的屈家岭遗址、1965年发掘的望山沙冢墓群、1973年起开始发掘的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1975年发掘的云梦秦简、1978年发掘的曾侯乙墓、1987年发掘的包山二号墓、1989年和1990年发掘的郧县人头骨化石、1992年开始的湖北三峡库区考古、2001年发掘的梁庄王墓、2002年发掘的九连墩楚墓、2005年发掘的郢靖王墓、2006年开始的南水北调湖北库区考古、2011年启动的叶家山曾国墓地发掘等,都是震惊中外的大手笔。一大批荆楚瑰宝的面世让困扰学界的众多难题逐步澄清,也为湖北省博物馆的展陈设计打下了殷实的基础,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70年来,湖北省博物馆主持了一批重大文物保护项目,发明了一批文物保护专利。仅荦荦大端而言,我馆是国家文物局首批“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依托单位,我们在竹、木漆器类文物的现场保护、脱水与修复、制作工艺及复原方面,解决了国际性难题,几十年来仍然是出土饱水木漆器脱水保护专业领域之首选;在青铜器修复和复制方面,1984年,湖北省博物馆主持的曾侯乙编钟复制研究取得圆满成功,1985年,该成果获得文化部科技成果一等奖。

70年来,湖北省博物馆打造了一批重要的基本陈列。1961年到1978年开展的“湖北历史文物陈列”“湖北革命文物陈列”“湖北地方革命文物陈列”“湖北省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展览”,是湖北省博物馆最重要的基本陈列,奠定了湖北省博物馆的展陈基础。1978年由于曾侯乙墓的意外发现,故从1980年至1998年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曾侯乙墓出土文物陈列便成为湖北省博物馆最重要、最核心的基本陈列。2007年二期新馆开放,我们推出包括“曾侯乙墓”“楚文化展”“梁庄王墓”在内的基本陈列13个,湖北省博物馆也趁着免费开放的东风,迅速成为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窗口和开展对外交流的国际平台。

湖北省博物馆建馆之初,得到了第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与爱护。1957年2月,湖北省博物馆筹备处与湖北省农业展览馆在姚家岭街联合主办“湖北省自然环境与矿产资源”展览,毛主席亲临视察。1959年,国家副主席董必武视察湖北省博物馆。1960年秋,湖北省博物馆陈列展览大楼落成,董必武来馆并亲自题写馆名“湖北省博物馆”。1961年10月,陈毅元帅来馆视察,在参观了“湖北历史文物展览”“湖北革命文物陈列”后题词“前事不忘,后事之师”。1964年,董必武第三次来馆视察。1979年,曾侯乙墓展出后,叶剑英、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了湖北省博物馆,重点观看曾侯乙墓出土文物。1979年4月27日,时任党中央副主席的叶剑英同志来馆视察,用放大镜逐字察看编钟上的铭文。他情不自禁连声赞美:这是祖国的伟大之处啊! 并再三嘱咐,这些文物都是国宝, 要认真保管好! 并欣然题词:“认真作好文博工作, 为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而贡献力量。”这些党和国家领导人为湖北文博事业的腾飞给予了莫大的鼓励和支持。

2020年11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总书记指出,要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要保护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深入研究长江文化内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众所周知,长江流域位居北纬25°至35°之间,其中轴线是北纬30°。因为天造地设的安排,湖北省在这条纬线上跨了约8个经度,可谓造化的骄子。

在波谲云诡的历史进程中,湖北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遥远的先祖“郧县人”与“长阳人”在这里栖居繁衍;以江汉平原为腹地的“三苗”与尧、舜、禹的部族有过你来我往的艰苦斗争。夏商时期,鄂东南的铜矿资源成为青铜时代的原动力,促进了南北文化的融合;西周时期的昭王南征与星罗棋布的小国,推动了湖北的文明化进程。“抚有蛮夷,以属诸夏”的楚国以湖北为中心,创造了与古希腊文化并妍齐驱的优秀成果;三国时期的荆楚大地,演绎着英雄与时势的生动传奇。密集分布的大明藩王体现了湖北的富饶;而近现代的太平天国、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在祸福相倚的过程中应验了先祖们“亡秦必楚”“勇武刚强”的坚定誓言。以上历史碎片不仅承载着湖北的文化记忆,赋予人们精神给养,也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荆楚先民的可亲可敬、元气淋漓。

2020年以来,湖北省博物馆先后举办了多个长江文明的展览。2021年,我们联合长江沿线各大博物馆,联合举办了“长江文明百物展”,这是文博界第一次把先秦时期的长江文明做集中展示,也是湖北省博物馆打造的首个线上数字展;2023年,由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五省文物局主办,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的“惟见长江天际流——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成果展”,展出2020年以来鄂、湘、皖、赣、豫五省考古新成果,聚焦公元前3700年—前221年的长江中游地区,从新石器时代的文明曙光,到中原夏商文化对本地文明的催生、周王朝对南方的经营、楚对南方的开发、直至秦统一这一重要而长时段的历史进程。以上展览,对湖北省博物馆打造长江文化品牌、推进长江文物利用研究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2018年4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印度总理莫迪在湖北省博物馆参观精品文物展,我馆获得“国家文化客厅”的美誉。习总书记指出:“荆楚文化是悠久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这句话既强调了荆楚文化在整个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也为湖北省博物馆做好荆楚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指明了方向。

2021年12月20日,湖北省博物馆三期新馆建成并对外开放。全面建成后的湖北省博物馆总用地面积8.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47万平方米,其中展览面积3.6万平方米。我们推出的“曾侯乙”“曾世家”“越王勾践剑特展”“楚国八百年”“梁庄王珍藏”“湖北出土的早期乐器”6大基本陈列,于2022年国际博物馆日获得“全国十大精品陈列”。除此之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还向俄罗斯、美国、意大利、埃及、墨西哥、日本、印度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引进和推出了一系列的外展,在国内外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声誉。

2016年3月22日,在意大利埃斯特考古博物馆举办“帝国前的中国——楚文物特展”。

2019年,在印度国家博物馆举办“礼乐·华章”展。

现如今,湖北省博物馆拥有藏品24万余件(套),国家一级文物近千件(套),尤以商周青铜器、战国秦汉漆木器、楚秦汉简牍、先秦及明代藩王墓出土的金玉器为特色,体系完整、数量丰富、质量精湛、地域特色鲜明,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进入21世纪之后,湖北省博物馆进入快速发展期,影响力持续提升。2001年,湖北省博物馆入选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7年11月,二期工程建成,并率先向社会免费开放,产生广泛社会影响。2008年,入选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2009年,被确定为八家“中央与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之一。2010年入选第三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013年获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18年获“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23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

2023年是湖北省博物馆建馆70周年,也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博物馆独立运行后推进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的关键一年。如何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以人民为中心,明确博物馆工作的历史定位和时代使命,如何将博物馆事业主动融入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进一步统筹谋划,加强规范管理,聚焦主责主业,挖掘荆楚特色,通过深化教育职能,激发研究潜能,拓展传播功能,提升服务效能,促进交流互鉴,逐步探索构建符合本馆实际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推动荆楚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湖北省博物馆的必答题。

以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为抓手,当好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统筹推进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推动荆楚文化更好传承发展,是未来几年湖北省博物馆的核心工作。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统筹谋划,聚焦主业,突出特色,守正创新,重点做好“7个三”工作:

1、制定三年计划,即2023—2025年事业发展三年计划和陈列展览三年计划,做好顶层设计,科学构建发展体系、展陈体系。

2、完成三期工程后续,包括老馆维修改造,通史展陈列布展;重点打造好湖北通史展,体现历史文脉赓续,展示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3、培育三类人才(领军型研究人才、复合型管理人才、青年后备人才),构筑文博人才“智库”,形成一批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有影响力的专家团队。

4、加强三大领域研究(长江文物保护利用研究、博物馆社会服务研究、博物馆管理创新研究),为提升文物保护研究利用水平和现代化治理水平,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提供支撑。

5、优化三个环境(展厅、库房、网络),提升观众观展的体验感,改善文物保存环境,提高网络界面的友好度,让文物活起来,线上线下共同讲好荆楚故事。

6、强化三类特色文物保护(漆木器、青铜器、古籍善本),加强传统的“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金属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湖北工作站,又拓展以古籍善本为代表的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湖北工作站,打造湖北乃至华中地区的古籍文物保护中心。

7、打造三大品牌(社教、文创、宣传),以礼乐学堂、少儿体验馆等社教品牌为代表,满足不同层次、年龄人群的文化需求。结合文物特色,重点推出镇馆之宝文创系列,让文物潮起来、火起来。构建宣传矩阵,打造“最荆楚、最湖北”的博物馆文化品牌。

以上“7个三”工作,是湖北省博物馆未来3年工作的总方略。与此同时,我们将以国际影响、荆楚特色,着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发挥重要作用为总目标,将湖北省博物馆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发挥其在全省博物馆事业改革发展中的核心引领和全国同级博物馆中的示范作用。

2023年,湖北省博物馆将以建馆70周年、机构改革、老馆维修改造陈列布展为契机,以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为目标,紧紧围绕如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紧紧围绕主题教育活动成果,以高水平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按照“思想引领、学习先行”要求,深入推进中心组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发挥党委、党员、中层干部“关键少数”表率作用,加强队伍建设,转变工作作风,转化大调研成果,形成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二是紧紧围绕三期老馆改造与陈列布展,破除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重点是切实加快进度,推进老馆维修改造,为同步陈列布展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按照省领导指示要求,打造高水平通史展,科学构建荆楚特色展示体系,实现专题性、通史性展览优势互补,实现全馆展厅对外开放全覆盖,充分展现省博物馆作为“荆楚文化中枢”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是紧紧围绕博物馆评估体系,系统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强评估指标研究,以评估体系引领日常工作,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和短板,重点在理事会法人治理结构、藏品信息化建设、学术研究、社会教育、观众服务、对外交流等方面列出清单,压实责任,统筹做好基础性、创新性业务工作。

四是紧紧围绕观众心理特点和参观体验,在满足多样化需求上实现突破。始终坚持博物馆是为人的终身发展提供服务的理念,将人作为工作的落脚点。通过加大人员、经费投入,利用智慧导览、智能语音讲解等技术手段,重点在门票预约、入馆安检、大件寄存、展厅噪音、排队焦虑、展览讲解等六个方面做绣花功夫,让预约和安检快起来,让噪音和焦虑降下来,让更多观众走进博物馆,开开心心的来,收获满满的归,更好地感受到博物馆的温度和深度。

到2025年,湖北省博物馆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荆楚优秀传统文化、推动荆楚文化走出去、提高民众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中将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在全国同类博物馆的地位将进一步夯实;文博信息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和社会教育作用更加彰显;文博创意产业持续发展;科技与文物保护深度融合,文物保护利用水平将进一步提升;文物安全总体平稳,组织机构完善健全,人才结构更加优化,制度体系更加完备。

过去的七十年,是不平凡的七十年。在国家文物局的关怀和指导下,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的坚强领导下,70年来,一代又一代博物馆人锐意进取,砥砺奋进、开拓创新,湖北省博物馆在场馆建设、公众服务、社会影响、对外交流等各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当之无愧的“国家文化客厅”“荆楚文化中枢”,为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未来的时间里,我们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考古工作和“荆楚文化”的重要论述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全省经济社会重大发展战略区域布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依法治理,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突出荆楚特色,按照“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目标定位和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为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贡献自己的绵薄力量。

70年来,湖北省博物馆的各级领导和友人们的提携,使博物馆从无到有,茁壮成长。前辈们的艰辛努力,成就了如今湖北省博物馆的宫阙崔巍,藏品丰硕。虽已长眠于地、但精神永存的荆楚先人们,天不假年和地不爱宝的遗憾造就了馆藏的纷华照眼,也造就了我们肩上沉甸甸的文化责任。湖北省博物馆将继续以如履薄冰的态度博物致知,续接文脉,一如既往地探索前进。

文章来源:摘自《文物天地》总第387期/湖北省博物馆七十周年纪念专辑

作者:张晓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