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大省再添殊荣,全国首个“海峡两岸考古教学交流基地”落户湖北。7月15日,基地揭牌仪式在湖北省博物馆举行,国台办交流局副局长王振宇、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副巡视员朱晔,省台办主任李建红、省文物局局长黎朝斌,在两岸师生的热烈掌声中为“海峡两岸考古教学交流基地”揭牌。揭牌仪式由省文物局副局长王风竹主持。
荆楚文化是悠久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湖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史前文化、楚文化、曾文化以及矿冶文化等,在中国文明长河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考古研究的重地。这里发掘出土的郧县人头骨化石、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元青花梅瓶等享誉世界。楚纪南故城、石家河遗址、龙湾遗址、盘龙城遗址等9处大遗址被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项目库,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湖北实施的一大批主动性考古科研项目,6年5次获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殊荣。
文物是灿烂文明和历史文化的有效载体。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5000多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两岸同胞共同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发扬光大,有助于增强民族意识、凝聚共同意志。
省文化厅、省文物局历来高度重视对台文化交流工作。为让台湾考古专业师生有更多实践机会,实地感受中华文明,增进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与热爱,增进两岸一家认知,使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省文化厅、省文物局积极配合省台办,组织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稳步开展对台考古交流基地的申报和筹备工作。在多方努力下,今年4月8日,国台办、国家文物局批准在湖北设立首个“海峡两岸考古教学交流基地”。设立海峡两岸考古教学交流基地,是贯彻落实国家“三十一条”惠台政策的具体举措。
湖北与台湾文物界交流合作频繁,早在1993年,由海协会、台湾海基会、国家文物局、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共同组织两岸文物考古专家,组成“长江三峡文化遗产保护考察团”对沿线各地的文化遗产进行考察,成为两岸文物界隔绝40余年后双方首次共同完成的田野调查。
2010年,世界文化遗产地武当山,被国台办授予第二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2014年,武当山玄天上帝600年神尊首次赴台湾巡境。
近年来,湖北省博物馆与台北历史博物馆等合作,先后举办“南张北溥——张大千、溥心畬书画作品展”“郎静山摄影作品特展”“追梦——邓丽君特展”“星云大师一笔字书法展”等展览。同时,也把“神游武当——千年道教文物特展”“铸鼎镕金——看先民材料科学的智慧文物特展”搬到了宝岛,让台湾同胞一睹荆楚文化芳容。
2014年10月,首届海峡两岸博物馆论坛在我省举办,来自海峡两岸的80多位馆长就两岸如何共同弘扬传承中华文化进行了交流探讨。
2005年以来,作为全国对台交流重点品牌的“海峡两岸大学生荆楚文化之旅”活动,累计已有台湾60多所高校的近3000位师生来湖北领略了荆楚文化的厚重与精彩。
揭牌仪式上,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副巡视员朱晔,就加强两岸和鄂台文化交流提出建议,国台办交流局副局长王振宇就如何发挥好基地作用提出希望。台湾嘉宾代表、台湾中兴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游逸飞,期待在今后考古教学实习中有更多收获,也期待两岸在文化交流中取得新的成就,共同担负起弘扬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重任。
来自两岸的200余名师生和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荆州博物馆、武汉大学等湖北省内考古团体领队资质单位,以及盘龙城、石家河、屈家岭等大遗址保护管理机构代表出席揭牌仪式。
揭牌仪式后,省文物局、省台办将安排台湾师生参访我省多个考古现场,与荆楚宝藏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