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考古研究院 新闻资讯 本院动态

《随州周家寨汉墓简牍》新书发布暨学术座谈会纪要

发布时间:2025-08-11 16:02:15    浏览次数:752 次   

8月9日上午,《随州周家寨汉墓简牍》新书发布暨学术座谈会在科学出版社(四合院文津厅)举行。考古发掘、整理、出版团队与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大学等全国一流科研单位的多位同行专家聚集一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新社、人民政协报、中国文物报等多家媒体参会。

与会专家与考古发掘整理、图书出版团队合影

一、新书内容和出版信息

2000年,位于湖北随州西北郊的孔家坡墓地M8曾出土一批西汉前期《日书》。2014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现名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与之毗邻的周家寨墓地发掘清理20余座墓葬,其中M8再次出土一批西汉前期《日书》以及一枚记载桃侯国内容的纪年木牍《告地书》等。这两批年代、内容都非常接近的《日书》出土于同一墓群尚属全国孤例,堪称“随州日书双璧”。

随州周家寨汉墓资料发掘整理团队合影

《随州周家寨汉墓简牍》,主编罗运兵,副主编史德勇、凡国栋;图书为8开本,分上、下两册,装函套。上册(上编)对周家寨墓地的21座汉墓进行了全面报道;下册(下编)则整理公布了M8出土的全部简牍内容,含《日书》《文书》《告地书》《签牌》。该书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随州周家寨墓地发掘报告”的结项成果,被列入国家新闻出版署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发布的“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第一批重点出版项目名录当中,并得到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支持。

《随州周家寨汉墓简牍》揭幕发布

随州周家寨汉墓年代跨度为西汉早期后段到西汉中期,整体面貌与襄阳地区汉墓最为接近,均以仿铜陶礼器鼎、盒、壶(钫)为主,模型明器主要是灶,日用陶器流行双耳罐和圜底瓮。据出土的《告地书》木牍文字分析,周家寨墓地应与西汉桃侯国的公共墓地有关,M8墓主人为桃侯国都乡下辖之高里人,其爵为公乘(第八级爵)。M8下葬年代、墓主身份明确,对于构建江汉地区乃至全国汉代考古年代序列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关桃侯国的记载确认汉代随州境内存在桃侯国的这一事实,可补史载之不足,有助于认识该地区在西汉时期的行政区划,对研究西汉侯国地理制度及其历史演变大有裨益。

周家寨汉墓出土简牍保存良好,内容丰富,书法精美,学术价值重大,是我国近年来考古发掘出土简牍文献的又一次重要收获。简牍主体内容为《日书》,经缀合、编连后总数为502枚。可分为78篇,其中57篇为原有篇题,涉及古人的衣食、居处、出行、婚嫁、农事、仕宦、生死、鬼神等社会生活与信仰方面的宜忌与选择。其中,带有朴素唯物思想的批判日书的文字内容也出现在M8竹简之中,这对于我国古代思想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随州周家寨汉墓简牍》通过对周家寨汉墓简牍的科学发掘和精细化整理,为脆弱简牍的保护研究提供了新的实践范本;而《日书》等新资料的问世,进一步从术数史、风俗史、社会史等角度展现了西汉社会的若干细节,有望推动学界重新评估数术在汉代社会中的影响力。

2024年1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云梦县博物馆参观出土秦汉简牍展时指示:“古代简牍非常珍贵,是我们国家信史的重要实物佐证,要善加保护,做好研究。要不断通过考古发掘,为国家历史提供更多不容置疑的佐证材料。”2025年3月湖北省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制定《湖北出土简牍整理出版工作方案》,《湖北出土简牍集成》项目得以立项。《随州周家寨汉墓简牍》的出版发行恭逢其盛。


二、学术座谈会专家发言

新书发布会由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学出版社)文物考古分社孙莉社长主持。科学出版社副总经理闫向东先生致开幕辞,表达了对于各位专家学者此次到来的热烈欢迎。

新书发布暨学术座谈会会场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宋新潮发来贺信,充分肯定了随州周家寨汉简的学术价值与《随州周家寨汉墓简牍》的高质量出版,寄望湖北未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进一步加大出土简牍遗址本体的保护力度,大力推动湖北系列简牍的展示利用,让这些沉睡千年的文字焕发新的生机,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吴振武教授书面致辞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和古籍研究所教授、中国古文字研究会会长、“湖北出土简牍集成”学术委员会主任吴振武书面致辞,对于《随州周家寨汉墓简牍》出版表达了热情祝贺,指出报告出版正是回应和落实了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殷切希望,并鼓励湖北团队在“湖北出土简牍集成”的大工程中,不断创造新的成绩和辉煌。

陈飞处长致辞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陈飞致辞,重点阐述了湖北作为简牍出土重地、简牍保护要地、简牍研究高地的文化内涵,指出《随州周家寨汉墓简牍》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关于简牍重要性讲话之后全国问世的首部考古出土简牍整理研究成果,是湖北以实际行动积极贯彻落实总书记殷殷嘱托交出的一份考古答卷,也是湖北坚决落实国家文物局加快推进重要考古资料整理和报告出版要求的又一部工作成果。希望湖北简牍研究团队以未来十年《湖北出土简牍集成》出版为契机为加快建设文化强省、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之后,考古团队代表罗运兵(项目负责人)、凡国栋(简牍整理具体负责人)分别汇报了墓地考古工作和简牍整理情况。

学术座谈会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方勤研究员主持。方勤同志回顾了习总书记去年11月4日参观云梦县博物馆秦汉简牍展时所做的重要指示,介绍了湖北近年来在出土简牍方面的考古成绩,表达了对湖北考古院团队对于随州周家寨汉墓考古发掘与资料整理工作的充分肯定,并感谢诸位专家学者对于湖北考古事业和简牍整理研究工作的关爱和帮助,期待专家学者未来继续大力支持湖北对于简牍整理研究、保护利用与文化阐释各方面工作。

座谈会上西北大学历史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王子今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白云翔、袁靖研究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杨哲峰教授、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李天虹教授、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晏昌贵教授、南京大学文学院程少轩教授等同行专家先后发言,对《随州周家寨汉墓简牍》的整理与出版给予了高度评价。

王子今教授发言

王子今教授表示,通过湖北朋友多年的工作努力,湖北可以称作简牍学圣地,回顾简牍学史,湖北出了这多的成果、出了这多的学者,同时给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战国秦汉简牍研究提供了这么好的资料,而且他们的研究对我们有很多的启示,我们秦汉史研究者是非常感谢的。王子今教授非常赞同将周家寨汉简《日书》与孔家坡汉简《日书》并称“随州日书双壁”的提法,举例指出周家寨汉墓出土的一些器物器型和功能等带来了新的值得学界关注和思考的地方,认为周家寨《日书》内容特别重要,可以大大充实我们对当时数术文化的认识,周家寨简牍的科学整理与完整公布,将把秦汉社会史、数术史研究推向新的纵深。

白云翔研究员发言

白云翔研究员称赞周家寨报告“十年磨一剑”,这里面包含了罗运兵团队艰苦的努力和持续不断的工作,才能把材料完整地呈现给社会。《随州周家寨汉墓简牍》叫做“简牍”,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考古报告,它的出版是给我们当今考古资料的整理和考古报告的编辑、出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白云翔研究员指出,周家寨汉墓作为基建考古项目,发掘做得很系统,整理很科学、很细致,报告从文物保护、科技检测到基础研究等各方面工作都做了,这应该代表了我们当今考古资料整理和研究的一个方向。报告的编写让人感受最深的就是,详细地记述同时做综合研究,现在部分极端考古报告“述而不作”——仅公布材料而研究和结语部分严重缺失,这不符合当代考古学科发展阶段新的任务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周家寨报告的各项工作,做得很好,尤其是去年开始国家文物局大力推动全国考古报告的出版,在这种情况下,报告出来本身就是一个榜样。

袁靖研究员发言

袁靖研究员从科技考古角度评价,周家寨考古报告在内容和体例上有很好地体现了科技考古会更加紧密地融入到由来已久的田野考古为基础的考古学综合研究之中,在考古学综合研究中发挥自己不可或缺的作用。袁靖研究员指出,报告除了讲汉墓的形制、年代,还讨论简牍。除讨论简牍的内容,还要阐述简牍的清理与保护、木材考古、植物考古、冶金考古等,这些涉及科技考古的内容丰富、深化了我们对汉代考古和汉代历史的认识。袁靖研究员以8号墓木材研究为例,介绍了报告对墓葬棺椁不同部位所用木材属性的鉴定,认为把棺椁木材材质与墓主的身份等级相关性这些鉴定清楚,所取得的基础性的认识为了解汉代手工业选材、制作规范性以及思想意识形态等提供了实物证据。总之,科技考古取得的认识给《随州周家寨汉墓简牍》这部报告的厚重价值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杨哲峰教授发言

杨哲峰教授对《随州周家寨汉墓简牍》这部湖北考古的最新成果表示祝贺,认为这本书的编写体例和相关的理念,相较于过去湖北汉代考古报告,有新的进步,周家寨报告注重每一座墓的信息的完整性单元展示,各方面多学科检测成果能够在报告编写过程中作为附录,丰富了过去传统考古报告中无法呈现的内容,在理念上符合新时代考古学的要求和学术发展的需要。同时指出报告对于简牍图版给予了精美的展示,但是对于一般墓葬的器物材料的图版呈现则略显不足,没有全部采用彩色图版。杨教授希望报告将来若有机会能在这些方面做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

李天虹教授发言

李天虹教授回顾了参与周家寨汉简前期清理工作的经历,指出每一部简牍整理报告背后的艰辛,外人都很难体会,衷心感谢《随州周家寨汉墓简牍》的编著者,并祝贺报告的出版。李天虹教授表示,周家寨汉简《日书》的学术价值,应高于与之邻近地点出土的孔家坡汉简《日书》,必将带来一次日书研究的新高潮。如其卷末富有指导、阐释意义的“日辛”篇,在秦汉简日书中仅此一见。卷题“日书”抄写在第一篇《建除》1号简的背面,说明卷册是从卷尾向卷首收卷的。就以《建除》为例,可以发现此篇从用简到书写都有特点,显示抄写成篇的情况可能比较复杂。对于《随州周家寨汉墓简牍》的出版品质,李天虹教授从装帧、版式、印刷等方面都给予了积极评价。同时提出,报告仅采用彩色图版出版,应是基于周家寨汉简良好的保存状态,以及出版社能保证精良的图版呈现。未来可以考虑补充红外照片,同时把可编连好的图形完整直观地呈现出来。

晏昌贵教授发言

晏昌贵教授梳理出土简牍所见日书的概况,对比不同日书的内容和特点,高度评价了周家寨汉简《日书》的价值,认为“周家寨《日书》从保存状况、内容丰富程度、研究的价值来讲,应该是汉代日书的一个典型样本。其价值应在已刊布日书中仅次于公布更早的睡虎地秦简《日书》”,周家寨《日书》的价值还体现在它是科学考古发掘的成果,持有日书的墓主和墓葬时代等信息清晰,这些是其他非考古获取日书材料所不能比拟的。晏昌贵教授举例介绍了周家寨简《日书》编联考订和注释独到之处,并给予充分肯定。同时指出,对比研究孔家坡《日书》和周家寨简《日书》,可以增进我们对于日书的传抄、流传以及日书使用者和书写者的认识,推进日书材料在写本文化角度的研究。

程少轩教授发言

程少轩教授介绍了自己与随州周家寨简牍的渊源,称赞《随州周家寨汉墓简牍》出版及时,制作精美,整理团队将考古资料和简牍内容一起出版,让学界能很方便掌握周家寨简牍材料的全面信息,这是十分有心的举措。程少轩教授从日书研究专业角度出发,举例介绍了周家寨《日书》多条简文的独特价值,指出周家寨简牍的问世,不仅会引发对周家寨简牍本身的研究热潮,也一定会促进它与其他日书材料的对比研究,并取得丰富成果。除旧材料之外,周家寨简牍内容与北大秦简等新材料也有重要关联。程教授介绍周家寨《日书》“占喜”篇,可以与北大秦简《五帝领日占闻》对照,从而丰富学界对北大秦简的文本抄写方面的认识。此外,程教授对于周家寨《日书》内容释读还提出了一些新看法,如怀疑“妇良日”篇“太恒以取(娶)大泽女”之“大泽”即“太昊”。

学术座谈会由科学出版社副总经理闫向东先生总结,并感谢专家们的热烈探讨。

《随州周家寨汉墓简牍》的出版,不仅填补了西汉桃侯国历史的空白,更以丰富的《日书》内容再现了汉代人的朴素信仰与日常生活。其学术价值将持续发酵,成为未来秦汉史研究特别是数术史、社会史研究的重要基石。

(执笔:高一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