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中国迎来75周年华诞。这75年间,各领域各行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考古也不例外,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
世纪之交,“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先后启动。迈入新时代,“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实施……考古新发现迭出,不但建立起历史的时空框架,更丰富了历史的脉络与枝叶,进一步勾勒出中华文明起源和多元一体发展的历史进程。
湖北考古自1924年李济先生在武昌进行湖北人种体质测量至今,已历百年,大致可分为萌芽、初创、曲折发展、健康发展和快速发展五个时期。百年来,湖北考古实现了从无到有,从以配合基建为主、简单论证,到注重主动发掘、加强研究、应用最新科技手段、拓展分支学科乃至跨学科研究的跨越式发展。几代考古人始终秉承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筚路蓝缕,青灯黄卷,艰辛探索,薪火相传,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展示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湖北入选项目
自1990年在全中国范围内评选本年度的重大考古发现以来,湖北共计有15个项目成功入选,时代主要分布在旧新石器时代和夏商周时期,突出反映了湖北考古的时段特色。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的湖北入选项目
2021年,在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之际,中国考古学会同中国文物报社联合主办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遴选推介活动。湖北省共有6项成功入选,时代集中在新石器时代至秦汉时期。
湖北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湖北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入选项目展示了长江文明的辉煌成就,延伸了长江文明的轴线,丰富了长江文明的内涵,是湖北考古百年征程的见证。
这些考古发现囊括了距今约200万年的建始直立人、100万年的郧县人、19万年的长阳人、5~2万年的鸡公山遗址、1万年左右的桅杆坪遗址,展示了湖北是东方人类的故乡之一;到距今约7900至4000年的城背溪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和石家河文化遗址,构建了完整的长江中游史前文化序列。
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武汉基地
2011年4月,由国家文物局设立的唯一一家内陆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武汉基地”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挂牌成立。近年来,先后实施丹江口库区、富水水库等内陆水下考古项目,发现均州古城、沧浪亭等重要水下文化遗址,发表《丹江口水库湖北库区水下考古调查简报》、《中山舰打捞及文物保护利用》等论文及专著,组织水下考古干式潜水服双气瓶培训班,来自全国多家文博单位的水下考古队员取得相关资质,积极参与“甲午沉舰”遗址调查、南海“西沙群岛”调查国家重点水下考古项目,为国家水下考古做出湖北贡献。2021年12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揭牌后,专门设立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有序推进长江历史沉船调查、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水下文物专项调查等项目,湖北水下考古得到进一步加强。
多年来,湖北文物考古工作者初心如炬,不懈探求,以各项工作的研究逐步深入,以考古资料实证我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揭示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总体特征,深刻诠释“荆楚文化是悠久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
2024年,“郧县人”写入人教版教科书;《睡虎地西汉简牍·质日》荣获全国古籍出版社百佳图书(2023年)一等奖......
站上新起点,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文物工作者肩负光荣与梦想,意气风发、昂首前行,为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
未来,湖北文物考古研究工作者也将以铿锵有力的脚步浩然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