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海冰)日前,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会第十七次年会在湖南长沙举行,会上新成立了矿冶考古研究专业委员会。
矿冶考古专业委员会为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会领导下的非法人组织,以开展矿冶考古研究为主要宗旨。秘书处设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大湖咀遗址考古工作站,同时加挂“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会矿冶考古研究中心”的牌子。
其学术目标定为:致力于推进以湘鄂豫皖四省为主体(辐射长江南北,乃至全国各地)先秦两汉时期矿冶考古工作,促进相关地区在矿冶考古领域加强合作交流,提升研究水平;揭示矿冶生产在楚文化乃至华夏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实证长江流域矿冶业在中国乃至世界冶金史、科技史、文明史的重要地位;经世致用,发挥学术研究的社会价值,统筹相关地方通力合作,争取以“金道锡行——中国早期金属之路”的名义联合相关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让世界更加充分认识中国青铜时代的辉煌成就。
下一步,该矿冶考古研究专业委员会将支持重点地区、核心遗址的调查、勘探、发掘工作。加强重点地域、核心矿冶遗址的研究,推动考古报告的整理出版。争取国家文物局支持开办矿冶考古领域的项目负责人培训班,培养一批具有矿冶考古视野的项目负责人。
据悉,该矿冶考古研究专业委员会的前身是“长江流域矿冶考古联盟”,该联盟是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牵头发起成立的民间学术团体。联盟成立后,依托铜绿山考古工作站,先后设立了“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基地”“北京大学考古实验实习教学基地”“北京科技大学国家文物局金属与矿冶文化遗产重点科研基地”“湖北理工学院长江中游矿冶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工作站”等合作基地。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涌现出大量合作研究的成果。通过跨区域、跨行业、跨学科合作研究,为揭示中国冶金技术发展与中华古代文明的关系作出了有益探索。
(图/杨盯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