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考古研究院 新闻资讯 本院动态

央视《朝闻天下》栏目报道石家河遗址史前聚落新发现

发布时间:2023-03-09 20:38:13    浏览次数:732 次   

3月9日,央视《朝闻天下》栏目着重报道石家河遗址史前聚落新发现,获得广泛关注。长江中游地区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石家河古城,首次确认由内城、城壕、外郭城构成,面积近350万平方米。同时还发现了古城的水利系统,为进一步研究石家河古城及长江文明的进程提供了全新的材料。

史前聚落新发现 | 石家河遗址古城考古确认内外城结构

新探明的石家河古城城址由内城、城壕(护城河)、外郭城构成,面积为348.5万平方米,与长江下游的良渚古城规模相当。石家河遗址发现于1954年,1992年考古确认此处有一座史前古城,当时探明面积为120万平方米。2022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和天门市博物馆借助地球科学、测绘水利等多学科力量,再次对石家河古城展开全面系统勘察。

大型建筑基址被发现 为高规格地面建筑

位于石家河古城中心的谭家岭遗址是此次考古发掘的重点区域之一,考古人员发现一座大型建筑遗址,呈南北走向,墙基较宽、建造考究,仅一面墙就利用了三种不同材料。与此同时,古城内还发现了陶器、稻谷等遗存。考古证实,石家河人在公元前6000年前就开始烧制陶器,也开始出现陶塑等艺术作品,数量庞大、造型丰富。

石家河玉器:雕琢技艺精湛 地域特征鲜明

石家河遗址出土的虎座双鹦珮构图复杂,线条流畅;玉人像、玉凤等玉器风格写实。虎形象玉佩的出现,显示出了石家河人对虎的崇拜。以往爬行虎的形象在商周出现比较多,但是近几年在石家河发现的玉器中也出现,说明石家河文化玉器对后世影响深远。

新科技应用 为考古发掘提供技术支持

在石家河古城遗址考古过程中,考古队与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多个团队合作,开展地球科学、测绘水利等多学科调研研究,并首次使用了激光雷达对古城周边地形地貌进行勘测,生成数据化三维模型。

在1992年发现并确认石家河古城成果的基础上,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队利用2022年护城河干涸利于调查勘探的机遇,组织实施了石家河古城的全面调查勘探和试掘,取得了一些新发现、新进展。石家河遗址是长江中游规模最大的都邑聚落遗址,这次城墙、城壕(护城河)、外郭城的确认和新发现,以及石家河城址的始建和延续进一步明确,都深化了对石家河古城以及长江文明的认识。

(视频转自:央视《朝闻天下》栏目)

分享到: